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2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5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当代体育》2009,(12):70-75
1米88的身高,强壮的有些略显发福的身体,仅算中等的跳跃能力加上还很不错的速度,安德鲁·米勒的身体素质在控球后卫中算得上一流,即使在与保罗、比卢普斯和德隆·威廉姆斯这种素质超强对手的对抗中也很难被强吃,并擅长与欺负纳什、阿尔斯通等身体偏扁的对手。  相似文献   
52.
颜红 《世界文化》2013,(3):15-18
认识艾薇塔缘于张靓颖唱过的一首歌《阿根廷别为我哭泣》,那是我十分喜爱的一首歌曲,曲风充满了南美音乐的热情奔放与流行音乐的柔美抒情,想必也打动过许许多多的人。那首歌出自蒂姆.赖斯与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共同制作的音乐剧《艾薇塔》(Evita,又译作《贝隆夫人》)。原唱是依蓬佩姬,莎拉.布莱曼、卡朋特都翻唱过。  相似文献   
53.
盖帽王     
3月25日老鹰86:84战胜魔术,约什和霍华德各有四个盖帽。JOSH SMITH全能妖人在霍福德入选全明星时,ESPN的NBA专家霍林格说,看来真的没有多少人看过鹰队的比赛。霍老师的意思是说,看到老鹰战绩好,大家就找了一个数据显眼的家伙进全明星,其实老鹰取得如此进步的原因在乔·约翰逊和霍福德之外,在约什·史密斯,显然,是他的全面让球队得到了一个平衡。  相似文献   
54.
我跟安德鲁·伯斯特恩说:你不能这样。NBA是男人的战斗,你得让球员们整出怒目圆睁的样子,好像穆罕默德·阿里和乔·弗雷泽在动手前令人胆寒的对峙一样。但伯斯特恩告诉我:在媒体日里笑逐颜开,这是NBA的惯例。惯例?我知道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球员们很少进摄影棚。只有顶级明星才有资格拍摄定妆照,而且大多都是严肃的不得了。显然,现在NBA真的是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娱乐的极致,媒体日越来越像是一场盛装PARTY了。球员们有充分的职业素养,大家可以在场上拼个你死我活,但在场下一定  相似文献   
55.
仓姆啦 《科教文汇》2010,(4):151-151,154
美国艺术家安德鲁·怀斯的作品中浸透了冷峻的旷世情调,其深层是艺术家个人彷徨的折射。这种孤冷的艺术境界很大程度上与其选用的绘画介质和构图方式有关。此外,他的作品常选用僻静的荒野、海洋作为承载内涵的意象。  相似文献   
56.
王飙 《师道》2004,(3):51-51
安德鲁一生都没走进过学校坐在教室里读过一天的书,但是,这个童年丧父、在极端贫困中长大的裁缝,却成功的把自己造就成了一个优秀的演说家,造就成了美国的总统,而这一切,要归功于他的两任不是教师的“老师”。  相似文献   
57.
一.安德鲁的图书国际化观点 到英国参加美编培训,认识了安德鲁先生.安德鲁先生是英国斯特林大学出版研究中心主任,与上海新闻出版教培中心有过多次合作,这次美编培训也是他们共同组织的,我被叫来帮助组团.  相似文献   
58.
作为当代最具魅力的男高音歌唱家,波切利的成功备受瞩目。下面,笔者从声、形、情三个方面分析他成功的原因。声席琳·迪翁这样评价安德鲁·波切利:“如果上帝会歌唱,那么他的歌声应该像波切利那样。“有些评论家认为,波切利的声音条件是  相似文献   
59.
《科教文汇》2014,(6):F0004-F0004
约翰尼斯·安德鲁·C·菲比格(丹麦,1867~1926年),因发现线虫癌,于l926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菲比格,l867年4月23日出生于丹麦西尔克堡。他早年就读于柏林大学,在科赫和贝林指导下学习细菌学;后转入哥本哈根大学,于1890年获哥本哈根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60.
安德鲁·雅各布斯(Andrew Jacobs)是《纽约时报》北京分社的记者,作为汉语学习者,20世纪80年代他就来过中国。1998年安德鲁进入《纽约时报》工作,2008年被派驻北京。五年多来他发表了许多关于中国少数民族的报道,一些报道也曾在国内引起争议,并引发他与读者的探讨。本文作者在对于《纽约时报》中国民族问题报道的内容分析研究中发现该报大量集中报道藏族和维吾尔族,2008年以后相关报道更明显增多,报道题材则多聚焦冲突。这是报纸或记者主观故意的偏见作祟,还是意识形态框架下的下意识行为,抑或是新闻操作的规律、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