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9篇
  免费   4篇
教育   1781篇
科学研究   60篇
各国文化   111篇
体育   321篇
综合类   93篇
文化理论   29篇
信息传播   55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294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自从“一代文学论”及其证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不少学者认同之后,前贤时哲论述元明清通俗文学者日渐增多。但是,对元代文学的研究,仍然存在着重杂剧、轻南戏,重戏剧、轻散曲,重套数而轻小令的偏颇。尤其对元人小令之“俗”专题系统论述者,并不多见。本文管中窥豹,试图揭开冰山一角,让大家领略一下元人小令的神奇魅力。  相似文献   
52.
明清山东方言白话文献中,指示代词“这(个)”、“那(个)”用采回指前文所述内容时出现了两种特殊的句法位置:指示代词+NP+VP和NP+指示代词+VP。这两种位置的指示代词与NP之间都没有结构关系.而指示代词与VP则存在着语义上的主-述关系和宾-动关系。这两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大约是在元明时期产生的.它的出现具有鲜明的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53.
《太原大学学报》2016,(2):80-84
庙会是中国城乡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明清以来晋北乡村庙会经历了由兴到衰的过程:明清时期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是庙会的兴盛期,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是庙会的衰落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庙会的复兴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是庙会的低迷期。  相似文献   
54.
55.
高度重视家庭教育,是明清徽商家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这种重视不仅深深植根于明清徽商及家人的思想意识中,而且在其日常行为中也有种种表现。他们之所以特别看重对家庭子弟的教育,既与当时统治阶级的倡导和推广、徽州地区社会舆论的推崇密切相关,更重要的则是与他们“亢身亢宗”的教育动机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56.
本文以歙县北岸吴氏为中心,通过对十五至十七世纪该家族成员有关家庭情况的数据统计,试图找出反映同期徽州家庭诸侧面的共性现象,以加深对徽州明清社会的认识。  相似文献   
57.
明代新安守御所考略──云南历代汉族移民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军屯移民问题向来缺少局部研究和典型分析。本文以实地调查和历史文献相结合,对明朝在滇南设置新安守御所之时间、原委、功能及重要历史遗迹等进行探索,揭示了一个地区军屯移民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8.
<正>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文化源远流长,这在古代和现代汉语礼貌语言中都有着丰富的体现。敬谦语是汉语礼貌语言中极具特色、极具表现力的一个词群,它们的出现和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清时期,敬谦语进入鼎盛时期,数量庞大,使用频繁。现代学术界对敬谦语的研究尽管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成果,但在系统性、发展性等方面尚有许多欠缺。刘宏丽博士借鉴了国内外的诸多研究成果,在断代的基础上对明清敬谦语进行了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等方面的多维思考,主持完成了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  相似文献   
59.
《海外英语》2011,(11):48-48
王国维(1877—1927),近代著名学者、诗人、文艺理论家、哲学家。22岁时,至上海《时务报》馆做校对。1906年,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等职。期间,著《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等名著。  相似文献   
60.
芜湖在明清时期即已成为江南的一大都会,正是商人及其资本有效运作的结果;同时,城市又为商人的发展提供宽广的空间和坚实的支持。二者互为因果,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