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9篇
  免费   2篇
教育   736篇
科学研究   34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29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6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正>吉田茂作为日本著名的保守派政治家,是日本近现代历史上政界的标志性人物。他出生于社会动荡的明治时代,战前长期供职于外务省,曾随西园寺公望出席巴黎和会,先后历任日本驻奉天、天津、济南等地的外交官和驻英大使。战后又出任东久迩、币元喜重郎内阁外相,自1946年5月起先后五次组阁,执政长达7年。作为连接明治时代和昭和时代的重要政治人物,其一系列功利色彩和实用主义的政治理念,是近代日本明治国家主  相似文献   
872.
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课程理论与以巴格莱为代表的要素主义课程理论是世界上两大著名的课程理论,他们不同的课程观体现在课程的方方面面。通过对两者的成因、对立及共同之处的比较分析,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加强"双基"训练;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强调教师的导向作用;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同时重视刻苦钻研的精神;重视学生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同时获得。  相似文献   
873.
正改造主义教育是在20世纪30年代从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主义教育中分化出来的一种教育思想派别,其最根本的思想是,社会需要进行持续不断的改造和变化,社会的改造和变化涉及教育的改造和变化,而且社会改造的实现需要利用教育。它强调将教育视为"社会改造"的工具,把达成"社会共识"作为教育的重要任务,提倡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课程,认为教师的职责是对学生进行劝说。  相似文献   
874.
教育研究的科学主义取向探求教育的本质规律,人本文化取向则追寻教育的解释性理解,而实用主义取向更强调的是方法的实际效用。对三种教育研究取向的理论基础及其特征分析,揭示教育研究的方法论转向,即强调方法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875.
现代中国数学教育全盘接受了古希腊的数学理性文明,从徐光启到傅种孙,再到姜伯驹,形成了自己的崇尚理性的数学教育传统。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曾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盛极一时,但是中国数学教育对之敬而远之。直到今天,中国数学教育仍然拒绝实用主义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6.
通过研究日本人对三国故事的民族接受发现,日本人善于"境外学习",是实行"拿来主义"的典范;日本人善于"活学活用",是践行"为我所用"的高手;日本人善于"落地开花",是力行"实用文化"的楷模;日本人善于"团队作战",是执行"锦上添花"的良工。  相似文献   
877.
作者在《荆棘鸟》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尤以拉尔夫神父的性格矛盾复杂。在他的性格中,既有着中世纪的教徒对上帝的虔诚,又体现了资产阶级兴起时随之所产生的人文主义,又带着垄断资产阶级的主导哲学,即实用主义哲学。本文将从拉尔夫的人性和神性两方面分析他的性格及性格中的人文主义和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878.
什么是问题教学法?依据美国实用主义心理学家杜威在1910年出版的《我们怎样思维》和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在《现代的课》中的观点,问题教学法可以作这样的界定:  相似文献   
879.
足球并非一种古典式身体修炼方式,作为群体运动,它具备了凝聚人心的功能,现代工业化社会所提倡的团队精神在足球的世界里得以回应。足球传入中国后,足球的道德律立即派生出高度的实用主义意蕴,并逐渐使得中国球迷衍生一种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工具理性,足球由此成为中国球迷的道德器具。在道德主义的语境下,足球在很多中国球迷的心目中成了实用之物,这背离了足球的本义。足球的道德性与宗教性有差异,具体体现在喜剧性与悲剧性的差异层面。中国人认为足球是喜剧,并由此萌生足球有德的理念;西方人认为足球是悲剧,只有救赎功能。中国人认为足球是道德,而西方人认为足球是宗教。近代以来中国足球界所存在的诸多特殊现象都源于此认知矛盾。足球原本是一种苦难的象征,可以给球迷带来自我救赎的体验,这便是足球的本意,也是足球超越工具理性的地方。  相似文献   
880.
普特南一生曾提出过多种实在论。我们认为,他最近的观点实际上仍是一种在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之间的联合,即他先前所谓的"内在实在论"。要准确把握普特南内在实在论,就必须澄清他是如何克服形而上学实在论:即破除关于真理和理性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二分和破除事实和价值的二分。我们主要讨论"常识实在论"和"实用主义实在论"与"内在实在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