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84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343篇
教育   53394篇
科学研究   3665篇
各国文化   157篇
体育   3477篇
综合类   2184篇
文化理论   396篇
信息传播   5172篇
  2024年   152篇
  2023年   614篇
  2022年   545篇
  2021年   625篇
  2020年   774篇
  2019年   724篇
  2018年   400篇
  2017年   699篇
  2016年   1106篇
  2015年   2110篇
  2014年   5925篇
  2013年   4291篇
  2012年   4931篇
  2011年   5658篇
  2010年   5020篇
  2009年   4834篇
  2008年   6302篇
  2007年   4619篇
  2006年   3770篇
  2005年   3499篇
  2004年   2645篇
  2003年   2261篇
  2002年   1968篇
  2001年   1710篇
  2000年   1295篇
  1999年   477篇
  1998年   351篇
  1997年   304篇
  1996年   194篇
  1995年   146篇
  1994年   140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5篇
  1950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抽象绘画是当今人类社会的审美向多元化拓宽的产物。抽象绘画应用点、线、面、体、色彩等元素。构成超越实际生活的抽象符号来表现画家自我感受,让人通过复杂的形象思维活动去体会作品中的理性美感。它是纯意识、纯形式的艺术。  相似文献   
992.
绘画构图是绘画的精魂 ,通过挖掘和探索 ,我们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示 ,特别是我们的绘画创作 ,能从中得到很好的营养 ,通过深入理解现代绘画构图的精魂 ,使我们进一步得到真正的艺术创作指导。  相似文献   
993.
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可从三条途径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教研水平。一是融日常教学与教学研究为一体,以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课例为载体、开展校内互动教研。学校可规定单周星期三为数学、艺体、常识教研活动日,双周星期三为语文教研活动日,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两小时,每个学期可定三周为教研开放周。利用这些教研周日,开展新课程示范课推广活动。二是把自觉学习课改理论与认真进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开展课改反思教研。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教师以研究者的目光,用新课改的理论,审视、反思、探索、解…  相似文献   
99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文简称《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我园地处苏州郊区,幼儿生活中就常常接触民间工艺作品,这些民间工艺作品不但具有鲜明的苏州特色,而且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是当地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因此,我们充分利用这一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美术教育,让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  相似文献   
995.
艺术电影的影像表达体现出创作者的创作个性和主旨,符合艺术电影的创作逻辑。观众既要充分认知创作主体对影像表达的个性见解和独特感悟以及由此产生的个性化的艺术呈现方法和表现手段,又要充分调动理性思维和审美经验才能厘清电影的叙事逻辑和影像意义,实现"二次创作"的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996.
朦胧美是优美的一种表现形态,宁静、和谐、洒脱是它的价值体现。本文从朦胧美的角度对《荷塘月色》作了初浅的赏析,概述了朦胧美在文中的特征,进一步探求了这种审美趣味与作者的思想联系,并用类比和分析的方法试图找出朦胧美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997.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以其特有的民风民俗表现着民族精神。民俗中的婚娶、丧葬习俗更是民族文化精神蕴涵深刻的载体之一。民俗产生于土地,又反映着母体的发展变化。从20年代中国乡土文学中的民俗现象尤其是婚丧民俗的作用和美学价值方面作一个初步的探讨,以引起人们对于民俗的关注。  相似文献   
998.
纵观近些年来外语界对英语听力教学的研究,讨论的焦点是:影响听力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什么样的学习者策略可以提高听力理解?应该如何训练学生这方面的策略?笔者认为,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绝对不是某一个方面的问题,如学习策略、语言知识、非语言知识等。听力理解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产物,无论哪一个方面不足,都会影响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为了弄清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在英语教学研究中的定位,笔者对近8年来,在《外语电化教学》、《外语界》、《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等全国英语核心刊物中发表的有关英语听力教学研究文章进行了抽样统计。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99.
发现英语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英语课的教与学本身与美学是相通的。让每一位学生发现英语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主动表达美的能力,是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之一。在英语教学中首先应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发现英语美,以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00.
逍遥与拯救作为两种不同的价值诉求,曾在中西文化对比的思潮中为人所知。不过早在十九世纪初,德国哲人叔本华事实上已构想了这两种价值理念。它们分别体现在其美学与伦理学的思想主题之中。叔本华的逍遥正是"静观审美式"的逍遥;而其拯救则包含了德性实践与否定生命两个方向。逍遥与拯救,虽在中西文化对比的语境下大为不同,然而在叔本华的意志哲学中却是息息相关的。这主要体现在,它们都是以否定意志为内在前提的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