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20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82篇
教育   12257篇
科学研究   1371篇
各国文化   35篇
体育   410篇
综合类   347篇
文化理论   51篇
信息传播   985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366篇
  2015年   750篇
  2014年   1736篇
  2013年   1316篇
  2012年   1405篇
  2011年   1500篇
  2010年   1078篇
  2009年   889篇
  2008年   1289篇
  2007年   724篇
  2006年   548篇
  2005年   489篇
  2004年   451篇
  2003年   376篇
  2002年   328篇
  2001年   224篇
  2000年   274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高斯线定理的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彭翕成对于高斯线定理:高斯线定理如图1,四边形ABCD中,延长AD、BC交于P点,连接AC、BD交于O点,连接PO,则PO的中点E,DC的中点G,AB的中点F三点共线.给出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对认识定理有着重要的价值.今就定理的结构,再做进一步的研究,以帮助人们充分认识定理的优美性.1高斯线定理的推广利用高斯线定理的"对称性",延长四边形ABCD的边AB、DC交于Q,则有结论:  相似文献   
992.
文[1]用解析法证明了正三角形的一个共点线性质,这个性质如下:定理如图1,平面上任意一点P关于同一平面内的一个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对称点与该顶点的对边中点连线共点.我经过探究发现定理中的正三角形条件是多余的,该定理对任意三角形都成立,并且还得到一组共线点,即有定理如图2所示,设△ABC是任意三角形,△ABC的重心为G,P是△ABC所在平面内任意一点,P点关于△ABC的顶点A、B、C的对称点  相似文献   
993.
曹丽娟 《考试周刊》2011,(27):232-233
班主任工作是中职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作者针对班级中学生出现的四个问题,结合个人在班级管理中所做的工作,总结出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四点体会: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出自真心的关爱;加强沟通;充分发挥学生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994.
当两个指同一事物的句子成分放在同等位置时,一个句子成分可用来说明或解释另一个句子成分时,前者就叫做后者的同位语。同位语可由名词、代词、-ing分词、动词不定式、形容词(或它们的短语),以及从句等构成。  相似文献   
995.
李洪洋  孙安玉 《新高考》2011,(Z1):74-76
创新类型一:隔离直线已知函数(fx)和g(x),若存在常数k和b,使得函数(fx)和g(x)对其定义域内的任意实数x分别满足(fx)≥kx+b和g(x)≤kx+b,则称直线l:y=kx+b为函数(fx)和(gx)的"隔离直线".问题思考隔离直线"隔"在何处?如果两函数有公共点呢?根据"隔离直线"的定义,函数(fx)和g(x)对其定义域内的任意实数x,(fx)≥kx+b和g(x)≤kx+b同时  相似文献   
996.
在实线段I上,若f是I上的连续自映射,已经证明周期点集、链回归点集、ω-极限点集是非空闭子集并且相对于f而言是强不变的。该文在一般拓扑空间或者序列紧拓扑空间中,证明了周期点集P(f)、链回归点集CR(f)和ω-极限点集ω(x,f)是闭集而且是强不变闭集.  相似文献   
997.
二分法是数学新课程中的必修内容,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函数、方程等知识的有机整合,也是算法思想的集中体现。二分法广泛用于函数的零点、最值问题、方程的近似解、根的分布问题以及证明不等式问题。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课标课程高考的相当部分试题的命制源于教材,取材于课本教材而经过实质性改编,所设置的试题关注解法的多样性,关注知识发生的过程,强调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关注知识的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