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1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32篇
教育   2211篇
科学研究   96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8篇
综合类   181篇
文化理论   31篇
信息传播   4041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85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310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292篇
  2016年   382篇
  2015年   650篇
  2014年   1296篇
  2013年   1210篇
  2012年   1300篇
  2011年   785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1.
2011年上半年,微博在网民中的使用率达到40.2%,借助微博这个载体,在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的.发挥微博具有交互性强,收发多样性、实时性和高速性的特点,规避微博的信息碎片化、随意性强、组织结构松散、客观真实性受质疑等缺点,从鼓励优秀党员发微博,研究微博语言特点,思政课教师解答课程难点等方面占领微博这个传播平台,从而有效推动当代大学生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12.
网络舆情是现实民意在网络空间的反映,政府对网络民意的反应事关政府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文章根据2009年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的数据,归纳并分析排名高低的原因,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经验教训,为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从而形成网络民意与政府工作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3.
微博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微博成为最新网络交流平台被广泛应用。教师把微博运用到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可以增加师生之间交流机会,扩展学习领域,有助于提高英语写作教学水平。该文从微博在英语写作运用角度出发,简述微博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常用模式,探讨其在辅助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4.
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的鼻祖Twitter在创始之初就将自己定位为一种服务它能让你与朋友、家人、同事保持紧密的联系.笔者认为可以利用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相结合,发挥微博在大学生中的思想引导作用,笔者从微博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入手,在分析微博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利用微博发挥思想教育作用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15.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突发性舆情事件频频发生,传统的舆论格局面临严峻的挑战,并进一步影响了公共政策和政府决策。本文从舆情学角度对舆情的概念进行了字义梳理并基于全媒体环境分析了舆情传播新特征,发现当前舆情在传播主体、交流方式、沟通渠道、情绪表达和舆论场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以此分析了舆情潜伏、爆发、蔓延、消退四个时期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了详细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6.
微博,作为时下最为火热的网络新媒体,具备门槛低、易互动、及时、真实等优点。目前不少国内高校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但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还未被充分开发利用。因此,高校须对微博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利用其培养并管理"学生粉丝"、积极与学生互动、组织话题讨论和各种创意活动,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  相似文献   
117.
李晶 《文教资料》2011,(9):237-238
本文先简略介绍了微博的含义、特点,然后通过一些数据对比分析了微博在国内外图书馆的应用现状,最后阐述了微博对高职院图书馆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8.
意见领袖是传播学有限效果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借鉴意见领袖这一观点,对正确引导学生舆情,预防或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职院校要发挥意见领袖在学生舆情中的作用,就必须善于发现和用好学生意见领袖,使其成为舆情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教育者还必须努力让自己成为意见领袖,以提高舆情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19.
网事儿     
《特区教育》2011,(5):30-31
网络流行各种“体” 从梨花体、凡客体到如今的咆哮体,几年来,一批网络文体相继流行。它们都长成啥样?我们一起来瞅瞅!  相似文献   
120.
新媒体新闻的演变与社会舆情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传播发布的新闻,产生了与以往平面媒体完全不同性质的新闻报导、写作与编辑——网络新闻。网络新闻自平面媒体文本的转贴上传开始,近年来已经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网络新闻。所谓"新媒体"的概念在近年来变化很大,作为新媒体的标志,从互联网而后,有短信、手机电视、对等互联的P2P工具等等。受众的移动化导致了传媒的移动化,传媒的移动化成了当今新媒体新闻发展的最重要的趋势。与此同时,当新媒体新闻还在与传统媒体互相侵入、互相融合时,三网合并、全媒体、融合媒体的新闻概念也被提了出来。文章讨论新媒体演变过程对新闻传播的影响,特别是网络媒体新闻交互中的公民新闻的舆情表达。除了时效性强、有图片、视频和音频的支撑、可以现场同步播报外,网络新闻的本质是增加了新闻的深度和交互,这使得公民新闻有了新的内涵。网络新闻的深度和交互表现在新媒体——各种背景的官方或私人网站对新闻的搜集、采访、发布和反馈,其中,反馈和交互产生了新闻的新形态;而新媒体尤其是私媒体如播客、博客、聊天室、微博等的运用,对社会舆情的表达也有了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