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教育   75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理论的力量推动实践。自从全国高校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以来,《中国研究生》杂志不断收到全国各地研究生朋友们的来稿,畅谈在科学发展观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的心得体会、思索感悟、心灵收获和学习成长。从这些文字中,我们深切感受到青年学子对国家与人民的热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学习热情与理论思索。本期特别编选这组稿件,与读者朋友分享。  相似文献   
72.
广播电视主要的优势为形象较为直观化、时效性较强、影响范围较广等,正是凭借着这些优势,其已成为人们关注社会生活的主要方式。文章主要是对广播电视重要性及其中的情与理的科学体现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此帮助更多的广播电视工作者加强对新闻中情、理的合理体现。  相似文献   
73.
情境教学是从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理、情与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创设一种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识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小学使用得很广泛。虽然我在中学任教,但经过一轮新教材的教学,我认为苏教版从2004年起的这一次语文新课程改革跟情境教学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74.
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最核心的竞争力与发展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打造最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体验中自主学习。中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尝试,擅于动手,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感情经验的直接支持。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是他们与书本知识背后的情与理沟通交流的过程。而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教学,把生动的、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  相似文献   
75.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呢?具体途径有三:1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扬共产主义、爱国主  相似文献   
76.
在女性词史上,清代的吴藻和宋代的朱淑真同样的性灵钟慧却都遭遇了“所适非偶”的不幸婚姻,“颜色如花命如叶”的共同命运使她们在创作上有着相近的心理感受。但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她们在情与理的侧重上也有所不同,作品的风格亦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77.
顾玉琴 《文教资料》2008,(2):115-116
一、情感,令课堂如此美好神圣   1.情,令课堂绿意葱茏.   在处处洋溢着"情"的语文课堂上,美的发现是这样的透彻、丰盈,师生激情发扬,"面对当今的社会",我们为孩子们营造出了一个绿意葱茏的心灵花园.请看我市语文教学能手蒋剑秋老师的课例--<白鹭>.……  相似文献   
78.
语文阅读不是随意的消遣性阅读,漫无目的;也不是一般的了解性阅读,浅尝辄止。它应该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性阅读,应当以一种积极的审美心态,集中全部的心智,调动丰富的经验,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理,不仅读其“言”,还要品其味,悟其神。  相似文献   
79.
《大河报》自2002年率先开办情感实录类版“都市倾诉”至今已经6年有余。《大河报》不仅又一次走在了全省媒体的前列,引导了同城都市媒体开办情感版面的风潮,“都市倾诉”更成为《大河报》的知名、拳头版面,赢得了众多铁杆读者。笔者于2005年任该版专职记者(笔名端子),其间采写了500余篇稿件,  相似文献   
80.
本文对朱淡文先生的贬薛观点及其有代表性的研究思想、研究方法提出相反意见 ,进而对朱淡文先生文中几个贬薛审视点的错误逻辑进行剖析 ,并给以改换眼光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