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234篇
科学研究   65篇
各国文化   26篇
体育   28篇
综合类   6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0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蔡之国 《声屏世界》2007,(12):46-47
悬念的建构是指电视纪录片在叙事过程中,通过电视语言和叙事结构,对电视节目进行的悬念设置和结构安排。在电视纪录片策划和制作过程中,悬念的建构必须在叙事情节、叙事风格的基础上来设置悬念结构和运用电视悬念语言,形成悬疑点或者兴奋点。因此,悬念的建构表现主要用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运用叙事结构进行建构表现,二是通过电视语言进行建构表达。  相似文献   
92.
《新闻世界》2007,(11):48-48
看过电影《泰坦尼克号》的观众,也许还记得这个情节:一个年轻人为拯救一名被困的乘客,用肩膀撞开舱门,不知大难临头的服务员看见后,还声称要将这种破坏公司财产的行为上报处罚……这并不是编导者虚构出来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93.
三段论是学创作中的一种审美叙事手法。《白鹿原》成功地将传统故事叙事三段原理创化为审美三段论。人物塑造三段论在发展中塑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示出复杂的人物性格,挖掘出人物命运的悲剧意义;情节演进三段论通过丰富复杂的意象情节变化强化了作品的可读性,探寻到人物的心路走向,展示出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历史真实;主题意蕴三段论在社会事物的互动发展中揭示了民族化心理的演变轨迹,反思和建构了民族化。  相似文献   
94.
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是新制度派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曾担任过美国经济协会主席、美国总统经济顾问,为美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经济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本文通过阐释他的开山之作《货币简史》的主要内容,论述了他的货币思想对防止金融危机所具有的不可估量的意义,此外还介绍了他作为著名外交家为中美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5.
由于青少年知人论事感性多于理性,所以阅读小说能融情于中,不忍释手,却又知之不深。小说教学既要促使学生产生二次激情,又要引导学生能了悟作品的深意,因此,找准小说教学的切入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6.
97.
苏教版高中语教参对于《最后的常春藤叶》这篇小说的教学目标是这样表述的:1.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的妙处。2.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参对欧·亨利的主要艺术特色如情节曲折和结尾的出人意料都给予了应有的关注。但笔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学习作的艺术特色之外。还应对其情感基调及其创作心态作相当程度的剖析.以期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学创作与社会现实、主观情感与艺术特色的对应关系。《最后的常春藤叶》是作在“玩世”态度掩盖下的苍凉抒写.其情感基调是凄凉的.我们在认同作对于人间真情的热情讴歌与赞美的前提下。亦不应忽略这种苍凉的背景。[第一段]  相似文献   
98.
薇拉.凯瑟在创作上经常进行大胆尝试而使其作品具有独特的叙述魅力。她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但又敢于突破传统小说的旧框架,将主观情感融入客观现实,引入印象主义技巧,以及运用内化的叙述视角而使其作品独具风格,体现出由传统向现代的走向。  相似文献   
99.
张利珍 《学语文》2004,(6):17-18
在语文阅读中,小说是最受欢迎的文学样式。任何一篇小说都是通过生动曲折的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它容量大,与现实生活贴近,因而深受读者喜爱。写人是小说的主要任务,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中心。读罢一篇小说,文中那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无不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子里。教学中,学生最感兴趣的也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00.
指津人语行文引材,精挑细选固然重要,但绝非仅止于此。从伐木工人到镂刻匠人,得多少道工序啊。面对一桩材料,懂得拿捏,文章做得恰到好处;反之,单纯摘引而不懂得加工、雕琢,不是流于堆砌的呆气,便是陷入人云亦云的浅薄,千字小文亦显得别扭与无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