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6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曹刿论战》中的主角曹刿,以他的深谋远虑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在长勺之战中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作为英雄,曹刿确实可圈可点,可歌可泣。然而我们在赞叹的同时,还总喜欢拉出鲁庄公来作为陪衬,以其之“鄙陋”来衬曹刿之“远谋”。许多教参亦毫不留情地给鲁庄公涂上大黑脸,把长勺  相似文献   
132.
后殖民论述在台湾的兴起与演变关涉到人文知识分子如何思考台湾和如何“阐释台湾”这个至关重要的当代命题。后殖民理论如何“在地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构成我们理解90年代后台湾思想史的一个重要脉络。“后殖民本土论”与“后现代民主”之间,在“后殖民本土”与“后殖民民主”之间,构成了一种意味深长的潜在论战关系。  相似文献   
133.
国际共产主义一直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这一模式主要表现为国际共产主义要有一个中心,要有一个统一的纲领和总路线。到20世纪中叶,随着各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熟并领导本国人民取得政权,传统国际共产主义模式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而前苏联共产党还要按照自己的意志继续维护旧的模式,遭到中国共产党等党的反对。中国共产党虽然反对前苏联共产党搞“老子党”,但在一定意义上也以自己的理解来维护这一模式。两党为此发生了分歧,并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进行了论战。经过中苏论战和世界形势的进一步发展,各国党逐渐认识到国际共产主义不能再有一个中心、一个统一的纲领和总路线,国际共产主义传统模式被打破,各国开始根据自己的国情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4.
<正>好多教师的文言文教学过程可归纳为一种模式,即:文章作者介绍——朗读——疏通词句——课文内容及主题分析——练习。这些教师存在这样三个"中心意识":1.以知识为中心,一味强调接受。  相似文献   
135.
语文教师职后的发展,根植于学习,落实于教学,发展于研究。学、教、研三位一体,相辅相成,忽略其中任何一项都将给教师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教师必须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尽心尽责,而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必须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笔者结合《曹刿论战》探讨语文教师如何通过学、教、研求得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6.
在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中,由于亚细亚社会理论本身的不足和中国革命、中国知识分子的特殊因素,中国学者普遍对亚细亚社会理论采取拒绝态度;拒绝方式主要有三种:全面批判、存而不论和进行策略性解读。  相似文献   
137.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的秘密报告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也是后来中苏大论战的一个焦点问题。在赫鲁晓夫报告之后,中共中央迅速做出反应:召开多次会议商讨对策,公开发表文章阐明立场。但是,对于中国领导人是如何和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秘密报告的文本这一问题,学术界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一直存在着许多歧见。本文列举出目前学术界流传较广的十种说法,并试图对它们进行梳理和辨析。  相似文献   
138.
【课标·教材·学情】 “课程标准”对古诗文阅读教学提出如下目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39.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读清文言句读则是文言文诵读的一项基本要求。所谓"读清句读",就是要读准确文言句子的停顿,不要读破句子。要正确读出古文语句中的停顿,必须做好辨析工作。  相似文献   
140.
爱因斯坦以固执己见著称,他在和以玻尔为首的哥夺哈根学派关于量子论的论战中,屡败屡战二十余年。但其实,爱因斯坦也勇于认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