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588篇
科学研究   25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95篇
综合类   56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6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51.
《中国博物馆》2009,(3):106-106
2008年9月16日至10月16日,南京博物院艺术陈列馆举办“紫玉暗香——2008南京博物院紫砂珍品联展”。这是南京博物院和台湾咸阳艺术文化基金会继2005年“砂壶汇赏”展之后的再度合作。展品汇聚南京博物院藏文人紫砂珍品、台湾咸阳艺术文化基金会藏外销紫砂精品,以及来自宜兴明清蜀山、羊角山窑址、明代徐州卫遗址、清代扬州城遗址和明代金坛金沙水井的紫砂考古新发现,  相似文献   
152.
柳,古往今来一直是很多人笔下灵性之物的代表,自然古朴,情与意的化身.众人之柳众人爱,扬州之柳扬州赞.扬州自古就有"绿杨城郭"的美誉.柳,本是情意化身,扬州的柳较之别处,更显婀娜风情,有着深刻的扬州印记.从另一角度折射出扬州特有的文化内涵.文章试图对大众之柳和扬州之柳作一番阐释,以期对柳文化有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3.
闲人 《语文新圃》2010,(3):17-18
唐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有“病树前头万木春”名句,其中“病树”意指枯萎之树木。反衬欣欣向荣之万千林木.作为对句,与出句“沉舟侧畔千帆过”一唱一和,以喻示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相似文献   
154.
朱自清故居     
在南京开会,同室的张老是扬州中学退休语文教师,言谈话语中听出我对朱自清先生的崇敬,遂引为知音,诚恳地邀请我到扬州,瞻仰先生的故居。  相似文献   
155.
作为中小城市的镇江、扬州旅游业要在竞争中提升,可寻求以长三角文化休闲后花园形象进行城市旅游合作,利用工业旅游、餐饮、事件旅游、建筑文化、亲水娱乐、夜间娱乐、特色商品等旅游元素展开一系列合作,并采取相应对策,共建旅游双子城。  相似文献   
156.
阅读扬州     
提起扬州,人们容易想到隋炀帝南下观赏琼花。隋炀帝似乎成了扬州的宿命。从隋炀帝杨广到清朝乾隆帝,无论正史野史以及民间传说,不乏皇帝们下江南的记载。他们为何不畏旅途劳顿而频频莅临维扬呢?因为有一条大运河。  相似文献   
157.
泰安镇凤凰岛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但由于旅游开发较晚,景点和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生态旅游特色未能彰显。针对凤凰岛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树立全新的生态旅游理念的基础上,强化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注重生态旅游人才培养、发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等举措。  相似文献   
158.
余秋雨有一次跟自己昕带的研究生提及“风流”二字时说,唯有“魏晋风度晚唐诗”当得起“风隋”二字。到了晚唐.唐朝已经曰薄西山气数将尽。在这个诗的朝代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之时,因“小李杜”的出现,使得唐诗留下了最后一抹耀眼的余晖.“小李杜”对于晚唐诗坛的不可或缺,正如李白杜甫之于盛唐的重要。  相似文献   
159.
初到扬州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相似文献   
160.
扬州词派和常州词派是清代文坛上的两大词派,他们对姜夔词的接受分别呈现出推崇与遵从,排斥与吸纳的完全不同的态度。这种差异的形成,既有时代原因,更有文学发展自身规律的原因,即此可见姜夔词对清词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