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79篇
科学研究   52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41.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作为该门课程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但目前的实验教学由于沿袭传统的方式方法,未能将这方面的独特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各个环节加以重视,才能形成有效的创新教育机制。以"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为例,结合实现教学,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42.
《微机接口技术》课程是工程类学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8086芯片的内部结构、使用方法和外围扩展技术,而达到理解计算机底层结构工作原理的目的,为将来的工作中微型计算机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奠定基础。但是由于该课程的特殊性,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同专业对该课程的要求不同,教学目标定位与实际教学过程存在差异,教学难点与重点处理,8086芯片在实际使用中的局限性等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对该课程的思考可能更加紧迫。  相似文献   
243.
《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是高等院校理工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也是高等教育电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平台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从现有的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借助于虚拟实验系统使学生具有灵活的微机系统开发设计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达到新时期对电子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244.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机电及相关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或专业基础课程。它涉及的知识较多,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该课程具有相当的难度及较多的实验环节,容易造成教学低效和学时膨胀。国外工科教学一般有三个环节: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项目(Project)作业训练,尤其重视实验教学和项目作业训练。《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也应在这三个环节上下功夫。笔者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环境,就课堂教学及实验教学方面进行探讨。一、现代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教学基础理论的具体化,也是教学具体经验的概括化。目前,国内外有影响的现代…  相似文献   
245.
吴孝鸿 《科技风》2014,(13):106-106
接口技术由于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也由此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本文中叙述了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微电子系统)中的人机接口、机电接口、动力接口和智能接口四种方式。还指出了机电一体化系统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46.
因机电一体化的蓬勃发展,使得接口技术的发展更加如鱼得水.本文通过对机电一体化的控制系统的阐述,具体分析和探讨机电接口与人机接口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247.
樊莉  杨卫军  方秦 《科教文汇》2010,(27):52-53
针对传统的计算机硬件技术实验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出了课题实验牵引课程实验教学的新实验教学模式,并进行了教学探索和实践。本文介绍了"牵引式课题实验"教学方法的主要内容,并对教学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48.
介绍了工业自动化专业单片机接口技术课程设计的做法,以及如何发挥学生积极性与创造性的一些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49.
在“新工科”背景下,充分挖掘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核心课程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的思政资源,在施教过程中融入六个思政元素,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工匠精神等优秀品质。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案,将专业技术教育和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相结合,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全方位培育人才的功效。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和科学策略的实施能够更好地实现教书和育人共同进步的课程思政目标,为类似应用型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