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9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0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张辉 《中国广播》2006,(9):33-35
广播受众通过声音来获得信息,声音是广播媒介最显著的特征和优势。一般认为,广播的声音有播音员的声音、嘉宾或听众的谈话、现场录制的声音和音乐。在广播新闻节目里,最多的声音形式是播音员的播音。过去广播新闻记者过多地依赖文字,习惯把新闻写成文字稿,然后通过播音员播报,现在这种形式仍在大量使用。目前,新闻播音员的播报形式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近几年来经常可以听见的播音员说新闻。播报形式的改变一定程度上给听众增加了新鲜感,也能让新闻更具可听性。然而,作为广播新闻报道,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声音,那就是记者的声音  相似文献   
22.
孙宁 《记者摇篮》2006,(7):55-55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逐步趋于多元化的思想已经使过去“我播你听”的单向灌输失去了市场,几十年一贯制的播音员,正襟危坐的宣播新闻,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已经陈旧的让观众厌烦。更新观念以及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新闻节目已经从纯粹单一的政治、教育、宣传向宣传教育和服务紧密结合转变,新闻节目的播报者也已经逐步完成了由传播客体向传播主体的转变,正在从“播”向“说”转变,变居高临下为平等的双向交流,无论在节目内容、制作方式、表述形式还是传播形态上更显示出大众传媒的本色。只有更直接、更迅速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相似文献   
23.
窦爱莉 《新闻窗》2006,(4):30-30
2005年9月10日,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为进一步提高播音员主持人队伍素质,规范播音员主持人职业纪律,按照《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制定了《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自律公约》,这在业界引起了较强的反响。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这份“家规”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24.
广大受众在听广播看电视常发现这种情况,有的播音员主持人在话筒前,由于缺乏真情实感或感情分寸掌握不好,严重影响了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在广播电视日常的播出节目中,有很多稿件和节目内容都含有丰富的思想感情,可是,有的播音员主持人不管稿件和节目的具体内容,总是用一个  相似文献   
25.
你在状态吗     
武婧 《河北广播》2006,(5):84-84
仔细研读我台每期的《节目评议月报》,特别是专家评委对各频道节目的点评,我发现其中最常被提到的就是播音员、主持人的状态问题。  相似文献   
26.
侯湘 《新闻知识》2004,(7):43-44
备受广大电视观众关注的陕西电视台首届“最受观众欢迎的播音员主持人”评选活动,终于在六月十三日晚上的陕西电视台六百平米的演播大厅揭晓了。来自全省各界的五位观众代表宣读揭晓结果,并为五位获奖的播音员主持人颁发了荣誉证书。陕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陕西电视台的领导任贤良、王晋、王广群、  相似文献   
27.
播音艺术创作之“气”。播音艺术创作的“气”,是“情动于内”和“声发于外”的中间过渡环节,是情与声之间必经的桥梁。如果不动情,气息状态凝滞不变,声音便呆板苍白,缺乏活力;如果感情动了,而气息不能随之自如变化,声音也就不可能自如变化,便会  相似文献   
28.
坚持每天收看电视新闻节目,掌握时代脉搏和各种信息,已经成为每个家庭不可缺少的一道文化大餐。与此同时,电视播音员的音容笑貌也就自然地进入了千家万户。因此,播音员的形象、仪态、声音等备受电视观众的关注,其播音风格便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29.
雷阳 《中国广播》2004,(9):19-22
2004年7月24日7时20分,我国杰出的播音艺术家、我们尊敬的夏青老师与世长辞了。  相似文献   
30.
傅莘 《中国广播》2004,(10):53-53,55
离开了播音工作,来到新的岗位,忙起来时倒也觉得踏实、安然。可一旦无所事事地坐在办公桌前,内心就常常感到空落落的若有所失。每到这时我就会打开收音机,倾听那熟悉的声音,分辨哪些是新来的同行。广播里的新闻、文艺、谈话类等节目,内容丰富多彩。我感叹:广播变了,变得让我既熟悉又陌生,充满了新鲜感,所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