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2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疾病没有让他自怨自艾,贫穷没有让他意志消磨,这个先天不幸的少年——家住平谷区黄松峪乡黄松峪村的赵佳崎,用乐观的态度、顽强的毅力,诠释着“坚强”二字。出生时,赵佳崎臀部有个大包,经诊断,患有先天性脊膜膨出。爷爷奶奶带着这个被邻居们说成“怪胎”的孩子四处寻医,然而病情未好转却债台高筑。屋漏偏逢连夜雨,赵佳崎五岁时,父母离婚,六岁时父亲意外去世,爷爷一度精神失常。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一位西方读者想买一本莫言的书看,因为不太清楚具体书名,就按照作者名字在亚马逊网站搜索。花15.99美元买回来一看,作者却不是莫言,而是中国宁夏一个小姑娘马燕。这也难怪,英语世界里把莫言(Moyan)当成马燕(Mayan)的人一定不少。这个读者没有大发雷霆,读完全书后反而十分高兴,认为自己犯了一个"幸运的错误"!奇特的来历宁夏西海固,1972年就被联合国粮食开发  相似文献   
13.
请善待教师     
<正>在人类的历史上,恐怕还没有任何一个职业像中国的"教师"获得如此多的光环: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吊诡的是,头顶如此光环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幸福感却普遍不高,甚至陷入了无法自我定位的尴尬处境。这些光环更多的是社会对教师这种"身份"在心理上的道德诉求:一方面,教师应当成为"人之模范,社会之楷模";另一方面,教师的形象更多的是只讲奉献,不讲回报。但这种诉求漠视、架空了人的基本需求,将教师"神化"了。教师也要生存在现实社会中,首先是人,然后  相似文献   
14.
这里是妙文收购站,站长一把抓向大家问好!小站才开张不久,目前正在大力收购天下之妙文趣文。诚望大家在学业有成之余,伸出你们那敏锐的探头,去寻寻觅觅吧。可以是哲理的闪烁、思辨的火花,也可以是奇闻趣事、科技新知;读之让人刻骨铭心者称佳,阅后令人会心一笑者也行。一旦有了收获,快快向我站投售;若被收购,价格保证公道。最后别忘了写明刊登原文的书名及刊名,以及原文的作者。等着你哦!  相似文献   
15.
谁也不会知道.是一张照片改变了我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正【这么多年后,还是不太喜欢他】这么多年,对他的印象一直淡而疏离:一是因为见面少,另外也一直不太喜欢他。虽然在同一个城市,但两家分别住在城市的南北两端,乘公交车要倒两次。或许正是因为这种不方便,我们也只有逢年过节才在一起聚聚。可即使只是一顿饭的时间,我也会主动坐在离他稍远的位置,他的对面或者隔着别人,坚决不挨着—他总是在喝到兴起时拍我的脑袋,手劲又大,那一拍其实挺疼的。平日里,他的话极少,闷闷的,不爱搭理人的样子。  相似文献   
17.
教师书宬     
《教师博览》2005,(9):56-56
多元智能系列导语:自从《学习的革命》一书介绍“多元智能”以来,“多元智能”已经成为一个教育关键词,见诸于各种讲座与论文。然而,目前的事实是:一方面,多元智能已经在教育发达国家与地区进入了商业开发的阶段;另一方面,多元智能在我们日常的课堂上,仍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究竟什么是多元智能?在普通的语文课堂或者数学课堂上如何理解与运用多元智能?一所学校是否有可能开发成为多元智能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展现他的独特的智能?多元智能与因材施教有什么异同?要理解这些问题,也许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阅读,这里特推出“多元智能”系列套餐…  相似文献   
18.
《小读者》2011,(4):1-1
伟大的目标造就伟大的国家和伟大的人物。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  相似文献   
19.
地球上有三枚十分普通的鸡蛋。有一天,一道银光照射在了这三枚鸡蛋上,它们的命运就彻底被改变了。 这道银光来自太空。它可以改变一切被照射过的物体的基因,从而改变物体本身拥有的能量,但不会使物体的模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0.
<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2004年开设区内初中班,旨在让广大农牧区和边远地区的青少年能够享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缩小边远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教育差距。为了实现"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很多偏远地区的孩子认真刻苦地准备,通过层层选拔,最终只是为了能有一个求学的机会。他们离开父母独自一人来到办班城市学习、生活,开始了求学与求生之路。虽然我所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