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57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教育   14739篇
科学研究   6018篇
各国文化   120篇
体育   808篇
综合类   818篇
文化理论   326篇
信息传播   8695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338篇
  2022年   292篇
  2021年   379篇
  2020年   415篇
  2019年   385篇
  2018年   299篇
  2017年   402篇
  2016年   609篇
  2015年   1109篇
  2014年   1857篇
  2013年   1601篇
  2012年   2434篇
  2011年   2605篇
  2010年   2346篇
  2009年   2534篇
  2008年   3225篇
  2007年   2397篇
  2006年   1955篇
  2005年   1832篇
  2004年   1416篇
  2003年   965篇
  2002年   679篇
  2001年   516篇
  2000年   380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71.
谈封面色彩在期刊品牌营销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注意力经济的时代,如何让你的期刊更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唤起他们的购买欲望,是营销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对于一份新创刊的期刊,要使你的品牌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期刊品牌的视觉特征,更富有诱惑消费者的魅力,刺激和指导消费者,以增强消费者对品牌形象的记忆,这些都离不开色彩的设计与运用.  相似文献   
172.
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信息自由法令>的产生及发展过程及美国联邦各机构对<信息自由法令>的执行情况,从中简要概括出美国<信息自由法令>及其执行情况对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贯彻实施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73.
近一段时间,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某些政治人物频频表示,"欢迎"新闻媒体批评政府工作.在一些地方,甚至还将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接受媒体批评监督写入.  相似文献   
174.
时政     
审计署:部分地区变相损害农民利益;扬州“政府雇员制”引争议;福建强化人大监督;  相似文献   
175.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为灾难新闻报道的及时公开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媒体不再受到任何约束,因为离开了必要的边界,报道可酿成“新闻酷刑”或“正义的恶”,甚至会惹出新闻官司。  相似文献   
176.
陆高峰 《青年记者》2008,(12):45-46
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是对国家应急能力的一个考验,也是对媒体报道突发事件能力的一次检验。此次抗震救灾报道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后的第一次重大灾难报道,在这场突发性特大灾难事件报道中,政府和媒体都在信息公开方面有着同样空前的透明与快捷。记者在第一时间到达第一现场,政府也在第一时间尽最大可能公布灾情与救援信息,的确如境外媒体评价的那样:“此次地震发生后,  相似文献   
177.
政经资讯     
话语我们更要为在四川地震中受难的人而战。——篮球明星姚明接受美国CNN专访时说,对自己及其他中国选手而言,2008年奥运会不仅要为国争光  相似文献   
178.
政府网络传播的特点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政府上网工程,开启了中国的政府网络传播时代,目前,除中央各部委和绝大多数省级、地市级政府拥有门户网站外,相当一部分县级政府也拥有门户网站。政府网络传播,指的是政府以及政府成员与公众之间以网络为媒介,运用互联网上可以  相似文献   
179.
随着公民知情权的彰显以及网络社会的崛起,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现代政府已很难像以前那样消极躲避、闭口不言,取而代之的是进行积极的“危机公关”。所谓“危机公关”指的是“组织危机的公共关系处理”,即“任何社会组织,为了处理给公众带来损失、给企业形象造成危害的危机事件,  相似文献   
180.
从涉及苏丹红的肯德基鸡翅、麦当劳薯条里的丙毒,到"红心"鸭蛋事件,近年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并很快成为政府、媒体、企业、公众和国内外舆论的关注焦点.2007年底到2008年初中日媒体集中聚焦的"毒饺子"事件,使食品安全上升到国家外交层面,涉及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经济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