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41.
余焜 《兰台世界》2016,(19):102-105
诰敕是我国古代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有明一代,制诰机构的设置与沿革有自己的特点,而诰敕作为官员考绩制度的一部分,其颁授对象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明代功臣勋戚、官员考满合格、皇亲国戚、藩属国王以及官员的先辈、妻室等群体可获得诰敕。而诰敕的颁授就意味着他们获得了统治者的嘉许和肯定,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激发他们为巩固王朝统治而勤于所任职事,为百姓谋利的热情,从而对完善官僚体系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2.
通过梳理在古代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诏敕律令等政书类文献,研究体育在古代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价值,选取唐代这一典型的多民族统一的封建王朝,探究其体育文化的形态与特点,以期能体现古代体育文化与整体社会观念及价值体系的相互适应,发掘古代体育独特而丰富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43.
贾鸿源  邓宁 《寻根》2015,(2):10-14
寒食赠卵与"行时令"之间的冲突旧俗将寒食节定在上年冬至日后一百零五日,唐代文献中保留有众多反映寒食节日风俗的资料,其中镂鸡子、画卵等是重要题材。敦煌文献中所见唐代郑馀庆《大唐新定吉凶书仪》中的《节候赏物第二》篇,对唐代节庆风俗有细致描述,其中便提到"寒食(赏)假花、龙毯、镂鸡鸭(子)、子推饼、鞭、秋千、气毯、饧(饴)粥"。张说《奉  相似文献   
44.
宋仁宗本是一位平庸的皇帝,但其形象后来却因宋代政局的演变而被美化。更化期间,因废新法复旧法的需要,复行以《嘉祐编敕》为代表的旧法成为现实的政治选择;而旧党臣僚为培养年幼的哲宗皇帝、驱逐新党和其他政治斗争需要,极力美化仁宗形象,甚至不惜虚构仁宗事迹,使高太后和旧党大臣将美化的仁宗形象作为政治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45.
从东汉士人的遗令和救子书入手对东汉士风进行了一个角度的分析和透视。东汉士人在遗令和救子书中大都以明哲保身的生存原则告诫后人,这里面有社会现实的原因,更多的则是体现了东汉士人与皇权的疏离,以及开始对家族利益的关注,这是士族在东汉形成的一个基础和表现。另外他们也不是一味消极,对薄葬的身体力行,体现出士人对扰乱朝纲的外戚和宦官的隐性批判和不予合作,这又让我们看到了东汉士人儒家风范的一面。二者看似矛盾,实际上一隐一显构成了东汉士人的人生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46.
<天圣令>以唐令为蓝本参以新制修纂而成,虽然新修订了不少条款,但是<天圣令>远不是当时法律的全部.在<天圣令>之外,与之并行的法典还有编敕、附令敕.<天圣令>与<庆元令>有着较大的差异,<天圣令>反映的唐后期至北宋前期社会变化后的社会关系,与<庆元令>所反映的北宋后期至南宋的社会关系有着诸多不同.天圣以后,宋代社会仍发生着许多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47.
孙逖,本贯博州武水(今山东聊城),生于武后万岁登封元年(696),卒于唐肃宗上元年间。孙逖一生文名甚著,史载其“掌诰八年,制敕所出,为时流叹服。议者以为自开元以来,苏颞、齐瀚、苏晋、贾曾、韩休、许景先及逖,为王言之最,逖尤善思,文理精练”。  相似文献   
48.
宣宗关于归义军的诏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11345号文书,经释读为唐大中二年(848年)敦煌光复,在由到报捷使者的报告后,唐王朝为褒奖张议朝而以宣宗名义颁发的一件正式的皇帝诏敕,是归义军历史的重要见证,也是在敦煌遗书中发现的第二件皇帝诏敕,因此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相似文献   
49.
正档案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字的产生,社会分工的日益复杂以及社会管理活动的出现,都为档案的产生创造了基本条件。有学者认为,上古时代的结绳和刻契两种记录方式就是原始的文书档案。理由是这也是人类记录历史、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但更多的观点则认为,结绳和刻契虽起到记录信息的作用,但主要是一种辅助记忆的方式,打成的绳、刻出的符号本身并不具有明确固定的含义。我国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