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1815篇
科学研究   50篇
各国文化   62篇
体育   95篇
综合类   51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3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文章从佛陀认可的审美创意着手,阐述了佛教艺术形式的发展与演变情况,进而揭示了作为佛教艺术宝库和世界文化遗产的敦煌莫高窟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2.
张金泉 《家教指南》2001,(1):151-160
1989年敦煌莫高窟B59窟发现了古韵书《排字韵》二叶。此韵书不见载,与《广韵》等比勘,当为唐五代以后的韵书。《排字韵》残存二叶52行,分韵依稀106部,是《广韵》略本之一种,并以《广韵》作了校补。  相似文献   
33.
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周年,对于敦煌学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对敦煌学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目前的研究有平庸化、琐碎化的趋势,缺乏较有分量、理论性的成果。在顺应国内外学术思潮的大势下,作者积极倡导敦煌学研究的宏观化与理论化。  相似文献   
34.
莫高窟第98窟是曹氏归义军时期极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一所大窟,该窟表现出的现实意味尤为强烈,如供养人像数量众多、涵盖广泛、人物鲜活、身量高大、详列职衔,与之相比窟中诸佛、菩萨造像偏小,神性消退而人性崛起等,所有这些现象都是窟主政治理想和人生哲学的真实反映。从发愿、示愿和现愿三个层次看,曹氏归义军初期洞窟的营建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要向政权内外充分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执政理念、外交方略、治理路径和安邦之策,发愿直白,示愿形象,现愿笃行。  相似文献   
35.
本文在多光谱成像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反射式光谱仪、数字显微镜等非介入式的光学调查仪器,结合实验室模拟试验和洞窟调查,对莫高窟第285窟南壁的无机颜料和有机染料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6.
李并成  解梅 《家教指南》2006,(6):109-115
荣新江、冯培红先生于《历史研究》2001年1期同时刊出大作,均认为归义军曹氏统治者为粟特后裔.这一结论有商榷的必要.考之史籍早在秦汉之际中原曹姓就已入居敦煌,其子孙又在河西一带枝叶分布.据《曹通神道碑》等,唐初谯郡曹通家族又因官居于瓜州,且屡立军功,荫及子孙,遂成为瓜沙颇为显赫的大族.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很可能为其族属.此外从归义军曹氏之婚姻关系、曹氏统治时期粟特后裔的地位及其影响等分析,都无法证明曹氏为粟特后裔.莫高窟一些洞窟中绘有曹议金的大幅供养画像和题记,画面上曹议金丝毫没有胡人相貌特征,完全为汉族面貌.  相似文献   
37.
敦煌《咏廿四气诗》,共二十四首,作者依据气候、农事活动以及民俗,叙述了二十四节气的面貌,其内容贴近生活风格朴素构思手法新颖,是同类题材诗歌中的佼佼者。本文介绍了《咏廿四气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还与同类的唐代咏节气诗、宋代咏节气诗以及唐代的山水田园诗进行了对比,以更好地感受这组咪节气诗歌的魅力。  相似文献   
38.
敦煌舞教学中的美感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肢体是舞蹈艺术的载体,肢体动作则是舞蹈艺术的“语言”,如何使舞者的肢体语言营造出美妙的意境,并能尽情地融人舞蹈,表现出舞蹈之美,把这种美传递给观众,感染观众,就需要在舞蹈教学中加强美感训练,达到“内”“外”兼备,“神”“形”统一。  相似文献   
39.
通过对敦煌文书S.5514和S.610《杂集时要用字》的对比考察,发现二者编排体例相同,并在残存的能够对照的内容上高度吻合,区别在于S.5514给大部分字词进行了反切注音,因此可以定名为《杂集时要用字音》.此外,S.5514是目前发现的对《杂集时要用字》进行系统注音的敦煌文书,反映了它当时在敦煌地区的实用性和流行性,纠正了前人关于《杂集时要用字》没有音义注解的成说.  相似文献   
40.
唐一方 《文教资料》2011,(36):231-233
敦煌蒙书所含甚多。研究深度亦不均衡。已经有研究的,研究层次还比较浅,只有少数论文将之与当时的教育制度、地方风俗、现代教育学意义联系起来。非汉文类童蒙文献的研究更是少得可怜。研究不均衡的原因是一方面,童蒙文献的残缺流失是难点:另一方面.国内目前对其不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