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4篇
科学研究   56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7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制酱发明史     
以钟锦 《世界发明》2001,(12):27-27
  相似文献   
92.
明初的军屯繁盛空前,其规模最大、组织和管理最完备,作用是巨大的。明初大兴军屯,是当时特殊的政治、军事、经济形势的需要。屯田军士被强制在封建国家的国有土地上劳动,为封建国家服兵役,还遭受残酷的屯田租剥削,他们对封建国家有着很强的封建人身隶属关系。  相似文献   
93.
在人类的发明史上,有些发明纯属偶然。然而善于发现稍纵即逝的偶然,并且牢牢地加以捕捉.并非任何人都能够做到,它是发明家的一大才能。  相似文献   
94.
95.
朱端强先生著《万斯同与(明史)修纂纪年》(中华书局2004年6月出版)一书,是一部研究万斯同与《明史》修纂的用功之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96.
万斯同与《明史》修纂问题是明清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前后研究者甚众,但以往研究论著明显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所用材料遗漏甚多;二是对《明史》修纂的全过程缺乏贯通和综合研究;三是万斯同到底如何修史并未落实。朱瑞强先生近20年来一直致力于万斯同与《明史》修纂的研究,成果丰厚,新近推出的《万斯同与<明史>修纂纪年》(中华书局,2004年6月),更堪称耕耘多年之力作,是一部体例严谨、资料宏富、考证精详、深具传统考据法特点的学术著作,较好地弥补了以往研究中的种种缺憾和不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97.
嘉靖、万历时期,明王朝对地方贪得无厌地索金索银、黔国公沐家怙恶不悛地压榨平民以及一些土司为争权夺利而挑起的叛乱,是造成云南社会动荡不安的三个严重问题。万历初10年间独柄国政的首辅张居正,对此寄以关注。他存世的一些信函,反映出这位锐意改革的政治家,对边省某些重大事件的观点,或拟出的解决办法。这提供了研究有关云南当时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史料。  相似文献   
98.
黄宗羲、黄百家父子对《明史》历志的编纂起了重要的作用,并有较大的影响。就有关《明史》历志编修的思想、方法进行考察,尽管父子之间存在着继承的一面,特别是对于历志体例的变革性意见,即志中当载人大统历(授时历)立法之原以及回回历作表之法,但分歧的一面也是明显的,尤其是对待“西学中源说”的态度以及由此而来的关于中西学关系、人物等的评价。将黄氏父子间的异同及其影响置于明清之交的历史以及中西化交流这一大背景下予以考察,并以梅鼎、梅毂成祖孙作参照平台,有助于理清《明史》历志的线索及其关系,特别是其中西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
明史是谢国桢较早倾注热情且终身关注、从事的学术领域之一。他每以“绍述全祖望、杨凤苞治明清史学的遗风”为职志,致力于南明、清初史事的研究,在南明史研究上作出重要贡献。他盛年时撰辑的《晚明史籍考》,成为后人研治明末清初史学的必备参考用书。他对南明史料的分析研究,颇具真知灼见。此外,他还撰有《南明史略》,是第一部比较系统、详实的南明史研究专著,在新中国南明史研究上有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0.
査继佐对南明史的研究,不仅表现在他对南明之史的编纂上,更突出地反映于他的南明史论。他的南明史论,具有多种形式和显著特点。其重要者,应该是对南明覆亡的思考、分析和总结,以及彰善瘅恶、表彰忠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