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篇
  免费   0篇
教育   520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88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丁进军 《收藏》2001,(11):72-73
在我国近百年的历史上,曾国藩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清末,由于他组织湘军参加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受到清政府的重用,曾历任兵部侍郎、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大学士,是当时被清廷赋予重权的第一个汉人。他于同治十一年(1872)在南京去逝,享年62岁,死后受谥“文正”。  相似文献   
72.
在“严夷夏之大防”氛围的晚清国度里,传统士大夫把西方人鄙视为“夷”,曾国藩却颇加推崇为“师”,可谓破天荒之举。为了“师夷智”,曾打出“翻译一事,系制造之根本”的鲜艳旗帜,指引着国人觉醒的征途。经其努力,创建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还开创了中国留学事业之先河,为中国培养第一批专业翻译人才。大量译著问世,打破教会垄断译书局面,加快了中国报刊杂志界发展进程。西学的大量输入,为洋务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73.
杨居让 《收藏》2012,(17):103-105
《名贤书札》是一套十分珍贵的名人手迹,其中搜辑的17封信札是清同治年间何绍基、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藩、祁隽藻、曾国荃等10人写给陕西籍名臣阎敬铭的私人信函,可谓精英荟萃,书墨含香。《名贤书札》采用经折裱褙装帧形制,前后硬纸封面用黄、  相似文献   
74.
胡克禹 《武当》2012,(10):16-17
2005年,有位拳友给我送来一本古书,是清代的古典名著《浮生六记》,由沈复原著,曾国藩续写,系自传体文章,被后人称为"文坛奇作,言情圣品"。作者以真切写实的生动文字,以感悟李白"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心情,写其一生悲欢趣愁。六记中有一记为《养生记道》,约九千字,有很多颇具人生哲理的  相似文献   
75.
曾国藩在担任礼部侍郎期问,开办了一个专讲理学的讲堂。京城中不管是满族权贵还是汉族官员,都慕名前去听课,其中就有李鸿章。曾国藩很是欣赏他,常对人说:“此人将来必成大器,是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76.
冯玉祥以曾国藩等湘系将帅为榜样,毕生勤奋,功效突出.在修身方面,写日记三百多万字,著作数十本;在齐家方面,李德全曾任卫生部长,冯理达曾任海军总医院院长;在治军方面,冯军名将辈出,战功辉煌!  相似文献   
77.
湘乡派古文大家曾国藩对明清两代流行的寿序文体贡献颇大,他痛诋寿序文体的四种弊端,尤其是揄扬过实、品格低俗之弊。他问途六经,宗奉修辞立其诚的为文准则,在寿序中注入宏大之论、理学之旨,提升了寿序这一应酬文体的思想境界。是继归有光文学化寿序、姚鼐文学史化寿序之后的又一新变,是典型的理学化寿序。  相似文献   
78.
资讯     
新书发布曾培炎著书回顾西部大开发本刊讯(记者杨育芬)原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同志的专著《西部大开发决策回顾》一书,已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和新华出版社联合出版,并在全国公开发行。始于2000年的西部大开发,至今已历时十年。西部  相似文献   
79.
曾国藩指挥湘军以死打蛮扎的方式把湘军的旗帜扛入金陵,熊熊大火结束了“上帝之子”不败的神话。洪秀全魂归天国,带走的不单是天王的子民,也有无数湖湘子弟的英灵。作为湘军统帅的曾国藩不可能也不会把他的家乡子侄搁在异土他乡,让其魂魄夜夜思归,因此,当时有“江忠烈包送灵柩,曾国藩包做挽联”之说。曾氏挽联写得极富特色,下面试加分析。  相似文献   
80.
曾国藩是湖湘文化的标志性人物,他在清朝末年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环境下,从自己受到的家庭影响和所倡导的传统教育出发,提出他在公务活动中对官吏,在家庭教育中对子女的若干德育主张。这些主张,对于今天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营造有内涵的品德文化氛围,都具有可供选择和完善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