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3403篇
科学研究   113篇
各国文化   64篇
体育   476篇
综合类   62篇
文化理论   38篇
信息传播   64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453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291篇
  2008年   354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520篇
  2005年   626篇
  2004年   277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1.
正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他深邃的思想、高尚的人格、绝妙的华章,影响了整整几代人。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刘斯奋曾在一次会议上动情地说:"我们这一代人是吮吸着鲁迅的乳汁长大的。"在中学语文课本(含初中、高中)中,他是古今中外入选作品最多的一位作家。据不完全统计,有如下篇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社戏》《故乡》《阿长与山海  相似文献   
112.
陈绍琴 《成才之路》2014,(19):57-57
正"秘妙",是王国维先生的用语,类似于"诗眼",用通俗一点的话说就是诗词中言语情趣的"亮点"。换句话说,就是"心中有,笔下无"、难以用文字尽述的情趣或隐含意味。针对不同的诗词,"秘妙"有时是一个字,正如"杨柳绿千里"的"绿"的意蕴;"秘妙"有时是一个词,恰如"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穹庐"的博大;有时它又是一个场景,如"日出江花红胜火"中那一片红得胜过火焰的江花;更有时,它不在字里行间,却在读者胸臆中。找准诗词  相似文献   
113.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选了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一文,编入课本时,编者对文章进行了删节,删去了"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前面的四段文字,删去了"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前面谈"新式西洋标点往往不适合我们的旧诗词"那部分文字。笔者以为,作为课文,为突出重点,将前面四段删去是可行的做法,但把谈标点一段删去,则似乎欠妥。理由有二:一是谈标点部分与谈暗示性部分一脉相承,删去,影响了文章  相似文献   
114.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却也是语文教学的尴尬。当前阅读教学的尴尬,就是忽略了学生的生活,用生硬的训练,呆板的模式,程式的分析,繁重的考试,压抑了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掩盖了文学作品蕴含的音乐美、意境美、生活美。留给学生的只有厌恶疲倦应付。如何让学生轻松的接受阅读,并快乐的形成阅读能力,达到阅读教学的目标,我认为应该打破传统呆板的教学程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导诱发其阅读兴趣的萌生。学生审  相似文献   
115.
本文以《回忆鲁迅先生》为例,从如何确定学习内容、如何寻求学习方法、如何适时指点引导、如何做好学习成果的交流反馈以及对个体差异的关注等方面来谈谈自己对统编版教材"自读课"教学的一些实践和探究。  相似文献   
116.
写作中的模仿,是一个既古老又崭新的课题,也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课题。茅盾先生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行为主义心理学也提出"模仿"是人类学习不可逾越的阶段。然而许多教师一提起"模仿",就认为这是一种机械的接受式学习模式,会禁锢学生的思想。其实这种认识是偏颇的。一.写作中的举一反三可以从模仿开始从社会学的意义看,"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一切或者几乎一切社会相似性都来自于模  相似文献   
117.
长余 《高中生》2015,(10):35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闲时重新捧读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仍被字里行间横冲直撞的血气方刚所打动。遥想当年,戊戌变法失败,人心委顿,梁启超先生一声滚烫的呐喊,激励着一代代年轻人为美好未来奋勇进取。如今,昔日的"老大帝国"早已一去不复返。在全面深化改革事业如火如荼的当下,中国仍然有如朝气蓬勃的少年。有人说,如果按照现在的改革路径走下去,未来30年,中国还将迎来新一轮巨变。诚如此,在这个30"红  相似文献   
118.
杨绛先生在《老王》一文中讲述了一位善良、老实的三轮车夫的故事。散文写于1984年,在时过境迁以后,作者回忆起这位处于社会底层的老朋友时,却发出了对于"不幸者"的"愧怍"。那么,忠厚的老王不幸在何处,竟让一位七旬老人心境久难平复,愧疚不已?探究整个作品,我们最容易得到的信息是老王生活处境上的不幸。首先,老王的身体是不幸的。老王不仅年老,而且两只眼睛都有问题:一只瞎眼,一只患有夜盲症。后来不知得了什么病,总不见好转。其次,老王  相似文献   
119.
朱德:三改其名 朱德的母亲生下他时,给他取乳名“狗儿”。朱德4岁时,父亲按祖传字辈,给他取名“朱代珍”。1895年,他的私塾先生又给他改名为“朱玉阶”。1909年初春,朱玉阶投考云南陆军讲武堂将名字改为“朱德”。  相似文献   
120.
众所周知,图画的阅读是最适合蒙学时期儿童阅读的重要形式之一,当今绘本的流行,也证明了这一点。珍视每篇课文中编者量身定做的插图并合理加以运用,既是对编者的尊重,也是给学生创设与课文贴切情境的媒介,它在带给学生视觉享受、心灵愉悦的同时,还能助儿童想象,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感悟能力,享受语文阅读的美妙体验。一、在插图欣赏中感悟文字之美文本中的插图,本意是用来装饰、美化,以提高读者阅读的兴趣的。但运用于课文里的插图,功能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