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篇
教育   139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国古代民歌中有很多是把妇女作为歌咏对象的,从《诗经》的《氓》到汉乐府《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等不朽之作,不仅反映中国古代妇女的生活、思想和情感,而且融进了创作者的愿望、理想和追求。这些妇女形象的基本性格特征可以归纳为勤、柔、刚、勇四个方面,集中地表现了中国女性的道德标准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02.
《氓》与《美狄亚》中的弃妇形象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氓》与《美狄亚》是中西文学史上最早描写弃妇形象的作品。它们细致地刻画了妇女在婚姻家庭中不自由、不平等的地位的现象,谴责了夫权统治对女性的凌辱,塑造了善良忠贞、刚毅反抗的妇女形象。在艺术表现上,两部作品有着惊人的相似,但雷同中又有差别  相似文献   
103.
<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婚姻悲剧主要是由她自己造成的.她对爱的痴情,对男子的迁就,对婚姻的草率以及自身性格的缺陷都为她的婚姻埋下祸根.对女主人公婚姻悲剧原因的深入探讨,为我们在现实社会条件下怎样对待爱情婚姻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4.
请先看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相似文献   
105.
《谷风》和《氓》堪称是《诗经》中描写妇女不幸遭遇和反抗的名篇,人们称为弃妇诗。我们先听听《谷风》中女主人哀婉的控诉。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中,我们就可断言这将是一出悲壮的剧幕,也从侧面给我们展现了这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极易善变的满脑子封建伦理道德的男子形象;  相似文献   
106.
《氓》与《美狄亚》是中西文学史上较早描写弃妇的作品,它们确立了所谓“痴情女子负心汉”、“始乱终弃”式的文学主题。历来这些弃妇作品中的弃妇形象成为人们研讨的主体,而对其中的负心汉形象的研究则显得相对薄弱一些。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分析《氓》和《美狄亚》两部弃妇作品中的负心汉形象,在对其基本特征进行探讨的同时,揭示两种不同文化背景对负心汉形象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长平 《青年记者》2010,(19):92-92
转眼之间,被众多弟子奉为神仙的李一,变成了人人喊打的江湖骗子.在此之前,他的身份不可谓不尊贵:重庆北碚缙云山绍龙观道长,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道家养生委员会主任,以及重庆市政协委员.令人难以想象,在这些耀眼光环的背后,他其实是一个玩魔术的小混混.他表演的"通电疗法"和"水底闭气",被揭发是毫无技术含量的骗局.  相似文献   
108.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09,(1):103-109
“集束手榴弹”——学林出版社的丛书(下) “中华传统文化观止丛书” “中华传统文化观止丛书”是1990年由我与一编室主任陈达凯共同策划的选题,到1995年年底出版第一批四种,费时达六年。最初设想的名字叫“学林观止系列丛书”,是源于李一氓同志提出要出版好的古籍普及本、面向中青年读者的思想,同时也想打一打“学林”的牌子。  相似文献   
109.
从场域视角出发,以新闻媒体对“李一事件”的报道为例,通过对该事件所呈现的新闻场域和宗教场域的关系分析,揭示出媒体的传播逻辑,即新闻场的商业化逻辑、宗教场的大众化逻辑、媒体借力构建新闻场的营销逻辑.  相似文献   
110.
《卫风·氓》是《诗经》中弃妇诗的典型代表,女主人公的悲惨遭遇博得了很多人的同情,很多于此相关的论文都对男主人公和当时的社会制度进行了批判,但是笔者认为悲剧的产生有其内在和外在之分,造成悲剧的原因也并非单一,因此,本文试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是女子自身的性格因素,一方面是男子的品德和外在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