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篇
教育   139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诗经·卫风·氓>中的"复关"一语,从汉代至今,学界对其词义的注解历来众说纷纭,主要有"处所说"、"城门(关门)说" 、"借代说"、"车厢说"及"答复(通报)说"等五类观点.通过对以上诸说的辨析,并查按旧籍,援举例证,从该诗所处时代的婚礼制度、人物的心理及诗歌的整体感知等几方面加以探讨,认为"复关"的真正语义应解为"复关者"即返回通告(回话)的媒人".  相似文献   
132.
133.
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诗经》和《楚辞》分别刻画了不同的女性形象。在人物性格方面,《诗经》和《楚辞》的女性分别呈现出阳刚型和阴柔性的特征。本文以《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和《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为例,简要分析了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阳刚性。  相似文献   
134.
流氓之滥觞──解读《诗·卫风·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氓”一词虽然出现于清末,但中国古代早有属于流氓一类人。《诗·卫风·氓》中之“氓”,从语义解释到形象分析,综合观之,实为流氓。这一发现,把中国流氓史的发端提前至《诗经》时代。  相似文献   
135.
李一氓读书万卷。他读书运用了目录学、版本学知识 ,致使所写的题跋犹如画龙点睛 ,相得益彰 ,更上层楼。鉴于长期对图书馆功能的认识 ,他提出了纪念馆内应设立图书馆的卓见。他向图书馆员建议 ,愿意一起参加编制馆藏分类目录李一氓早年参加创造社 ,尔后又投笔从戎 ,但他很爱读书 ,读书成为他一生的习惯。因为爱读书 ,他也关切图书馆的藏书、用书建设。 1 92 6年 ,年仅 2 3岁的李一氓在国民革命军南昌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期间 ,尽管当时北伐战争戎马倥偬 ,他仍然不忘找书读 ,由此引起了他对目录学的兴趣。当时 ,南昌有一家清光绪“百日维新”…  相似文献   
136.
在《诗经·国风》中,《氓》是一首反映我们祖先男女婚恋、家庭生活的优秀诗篇,诗中叙述了女主人公在经历恋爱、结婚、婚变、决绝的过程中,对待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正确人生态度,以及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抗争精神。可见,在《诗经》所产生的时代,由于远古遗风的影响,先秦时期的女子婚恋比较自由,有别于后世中国封建社会成熟时期严格礼教约束下的女子,她们有着更加接近现代女性的爱情婚姻观和对自由平等幸福爱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137.
《诗经&#183;卫风&#183;氓》中的女主人公一直被人们所乐道.很多人认为她的悲剧是由自身软弱的性格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8.
本文通过对《美狄亚》和《诗经》中的《卫风.氓》这两个经典文本的分析,分别比较其中两个弃妇形象的悲剧性以及造成其悲剧的主客观原因,尤其是探讨通过她们不同的反抗方式所折射出的早期中西社会即已存在的深层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39.
也释"(堍)垣"     
<诗经·卫风·氓>中的"垝垣",有的古人释为"毁坏或倒坍的墙",今人也有沿袭此说者.其实,古代"堍""危"可通,均有高义; "堍"还指高处,也指垣墙或像墙的东西.从语言文字和全诗的思想内容来看,<氓>篇中的"堍垣"当指高墙.  相似文献   
140.
在粤教版高一新教材的“古典诗歌”这一单元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两个“弃妇”形象,《诗经&#183;氓》中的女主人公与《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之妻刘兰芝,前者为“情感的弃者”,后者为“婚姻的弃者”。本文试图从深层意义上解读分析这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