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篇
教育   139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王旭一  肖建春 《今传媒》2010,(11):47-49
本文对当代媒体中出现的社会现状进行了研究,运用传播学经典理论分析报告了关于媒体、草根名人与公众的传播关系,并由"李一事件"背后的"李一现象"进一步指出现有的媒体现状与公众媒介素养现状,并在文后给予解决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42.
《诗经·卫风·氓》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弃妇诗,由于文本本身语言内涵与外延引起的诸多不确定性,以及读者不同的解读角度。对作品中的主人公就有了许多不同的解读向度。  相似文献   
43.
北京出版社:你们已刊行北京各种竹枝词②,似可扩大。印《启祯宫词》③;又《檀柘寺志》亦属京师,亦可印。请你们考虑。《启祯宫词》,我有嘉庆瞿氏刻本,可作工作本,如有需要,请来函,我即送你们。《檀柘寺志》,我原有一部,现已不知去向了。敬礼李一氓五月十日[附记]除了《启祯宫词》外,李老对北京古籍热情关怀,约于1985年又给北京出版社送来民国初年陈师曾画的《北京风俗图》。这是博学又好收藏的李老对北京出版社的又一大贡献。1914至1915年间,画家、文学家陈师曾(陈衡恪,陈寅恪之兄)描绘北京贫苦人民的生活,如收破烂、烤白薯、带有浓郁北京风…  相似文献   
44.
1990年,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党史办的工作人员曾北上京城,通过时任文化部新闻局局长的谢冰岩(1909--2007,淮阴城里官元坊人)穿针引线,得以拜访了中顾委常委、原苏皖边区政府主席李一氓。  相似文献   
45.
自主·自觉·自省·自立——《诗经·卫风·氓》意蕴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卫风·氓》是久经传诵的名篇,也是所谓“弃妇诗”的代表作。透过此诗女主人公的自叙之言,对其内涵意蕴作新的探掘,揭示其不同于其他“弃妇诗”的鲜明特色,即婚恋的自主、女性的自觉、理性的自省、人格的自立。这是此诗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忽略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46.
正在中国各大菜系中,川湘菜的辣,尤其是川菜重口味的麻辣,让相对清淡的菜系显得乏味;吃多了清淡菜系,有时也需要一下重口味的刺激,而一经"刺激",便难以忘怀,所以麻辣之味,实为霸道之味。因此之故,川菜扩张势所必然。如今走遍中国,几乎无处不有川菜馆,而且即使海外的中餐馆中,川菜的势力也很不小。川菜始入上海滩只是在民国时期,就像李一氓教授在《饮食业的跨地区经营和川菜业在北京的发展》一文中所说:"限于交通条件、人民生活水平和职业厨师的缺乏,跨省  相似文献   
47.
郭尚民 《山东教育》2014,(Z6):80-81
导入师:人们在形容文学艺术历史悠久的时候,往往喜欢用“源远流长”这个词?那么,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什么呢?一般认为,其中之一是《诗经》。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课下注释1中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其他同学注意倾听。随后,请几位同学回答几个相关知识。(找同学读,并提问对《诗经》的评价、《诗经》反映的时代、《诗经》的内容等几个问题,学生回答。)初读感知师:相信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请你根据初读的印象,判断一下《氓》应该属于诗经的哪一部分?理由是什么?生:属于“风”。“风”是地方民歌,  相似文献   
48.
曾在一些文学作品中,结识过不少中国古典女性,那“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痴情女,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花木兰……她们聪明、美丽、勤劳、善良,忠于爱情憧憬未来,在各自的生存环境中苦苦挣扎,都想过一种正常人的生活。《氓》中的弃妇“三岁为妇,靡室老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枝勤劳、善良、能干,“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岁嫁给焦仲卿为妻,夫妻情深意笃。在焦家,刘兰枝一面“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一面“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红楼…  相似文献   
49.
《氓》是人教版(必修)高中《语文》第三册《(诗经)三首》的第一篇。鉴赏完人物形象和比兴手法之后.为了把鉴赏引向深入,我提示学生:诗歌鉴赏可以是多角度多方位的,特别是一些意蕴丰厚的诗歌。然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氓》这首诗还可以从哪些角度鉴赏?  相似文献   
50.
高中生正处于情窦初开的花季,校园早恋问题始终困扰着家长与老师们。这就使得大家对此话题唯恐避之不及,甚至谈"爱"色变。另一方面,高中语文教材中关于爱情的文章众多,比如《氓》《孔雀东南飞》《迢迢牵牛星》《长恨歌》《长亭送别》等等,语文老师们想要绕道而行而不得。况且,爱情是每一个人今后必然要面对的问题,所以,我们认为如何找到恰当契机,正确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成为语文老师们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