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1篇
教育   118篇
科学研究   69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中国传统科学方法论有其自身不同于西方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整体综合、经验描述和直觉顿悟等方面。这种方法论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繁荣,另一方面由于其内在缺陷,如整体综合没有与具体分析相结合、经验描述缺乏理论基础、直觉顿悟没有逻辑推理的支持等,又成为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2.
近代以来,中国一直都在探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李约瑟难题的提出与回答为这条道路指明了方向——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生存以及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的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的道路升华,无一不铭刻着文化的烙印。一个国家的强大、一个民族的兴盛,总是要以文化的繁荣兴盛作为支持。有了高度的文化自信,才有了兴盛的文化繁荣,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必须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提高以及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73.
郑术 《科学文化评论》2008,5(1):107-120
在<中国科学技术史·内丹分册>中,李约瑟对内丹作出"生理炼丹术"的解读.本文立足道教内丹学自身的语境,从"性命"观角度分析李约瑟的内丹观,比较其与内丹学本来面貌之异同,并试析其原因,略辨其得失.  相似文献   
74.
本文通过追踪翻译生成行动者网络,结合手稿、修改稿、相关信件等一手史料以及底本与译本分析,考察各类行动者如何参与和影响《齐民要术概论》英译本的生成过程。经触发型行动者号召吸引和组织型行动者组织招募,先后形成以校释《齐民要术》和英译《齐民要术概论》为中心问题的行动者网络。后经实践型行动者石声汉与李约瑟等人的行动与互动,最终生成译本,同时扩展了行动者网络,推动了国内外中国农史研究乃至中国科技史研究,促进了研究成果的海外直接传播和外译传播;启发我们在翻译科技典籍时,一要着力科技文本转换,二要保留中文引文注明确切来源,三要传达引文原汁原味。  相似文献   
75.
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文化积淀深厚。中国的知识阶层中不乏继承传统文化的人才,他们以毕生的努力,孜孜以求,使得璀灿辉煌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76.
文章从散见于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等著作中一些论述,分析讨论了李约瑟对朱熹自然哲学的核心范畴、社会影响、学术及历史意义诸方面的独特研究视角,并说明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今人发掘古代自然哲学资源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7.
“李约瑟难题”求解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约瑟爵士在研究科学技术演化时,提出一个被学术界称为“李约瑟难题”的严肃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为什么这种科学的大振兴或大革命,不在中国或印度发生,而是在西方发生?”此文旨在比较国内自改革开放以来,不同于主流解答的四种有代表性的求解:即金观涛等的“整体研究方法”,刘志一的“思维决定论”,王淼洋的“哲学一元化畸型发展论”和林毅夫的“科举制和激励结构论”,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自2010年7月29日正式颁布实施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再一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当代中国教育的深邃思考。教师应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对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进行改革,这需要政府、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9.
朱熹反对直接去认识“理一”,强调只有通过认识“万殊”的具体事物,才能认识“理一”之本体。朱熹所主张的从“万殊”到“理一”的认知程序,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始于分门别类的研究并进而发展到整体综合研究的过程有相似之处。李约瑟称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朱熹“理一分殊”的思想对综合时期的现代科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80.
那种认为“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充分肯定和赞誉,在中国科技教育史的研究工作中产生了情绪化的影响,导致在中国古代科技教育的认识和评价方面出现片面夸大和‘拔高’现象”的观点,值得商鹤。李约瑟“难题”的科学价值是多方面的,他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论述和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地位的评价是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