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019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31篇
体育   32篇
综合类   35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3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梁启超德育思想是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国外先进德育理念,是理论和时代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于指争当代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文章在分析梁启超德育思想渊源的基础上,解读梁启超德育思想内容。具体而言,梁启超德育思想关注伟大人格培养、重精神、贵德育和合群思想培育。当代德育工作可以借鉴梁启超的"养成伟大人格"思想,提升道德素养;借鉴"重精神、贵德育"思想,加强道德建设;借鉴"合群思想",培育集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92.
梁启超的“移人”说以艺术的情感力量为出发点,阐扬艺术对人的审美、教化作用,以期通过艺术审美培养优美的趣味,从而“无所为而为”,实现生活的艺术化,并达到改革社会组织,改变人民精神面貌的目的。他对艺术审美教育善恶二分的思想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曾郑重敬告吾国民:"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如梁公所言,环顾世界各国,近代以来,国之强,民之富,社会之公正,如此等等,皆需由学  相似文献   
94.
1895年11月,强学会在京成立,同年12月上海强学会在沪成立,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在这两处学会里均有立"大书藏"的设想。"书藏"一词并不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的首创,但康、梁等人却将西方文化的因子注入了"书藏",赋予其新鲜的时代内涵,它是中西文化碰撞在康、梁心中的反映;"书藏"具有强烈的开放性,折射着近代西方图书馆朦胧的身影;"书藏"为梁启超目录学思想的产生做了实践上的探索。"书藏"是图书馆变迁之路上的一块指引路人前行的路标。  相似文献   
95.
陈敏 《寻根》2011,(1):128-131
李鸿章的后半生,伴随着清王朝走过风风雨雨四十载。无论生前还是死后,他都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康有为称他是“维新之同志”;梁启超评价他:“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相似文献   
96.
高峰 《生态文化》2014,(3):61-61
梁启超是广东新会环城茶坑村人,生于有点功名的半耕半读家庭,自幼聪明好学。他5岁开始读四书五经,能背诵《幼学诗》,6岁能应对,9岁能写千字文,10岁能赋诗,乡人称他为神童。至今,仍流传他童年应对赋诗的不少故事。  相似文献   
97.
一、话到嘴边留半句 梁启超说:"向来写情感的,多半是以含蓄蕴藉为原则,像那弹琴的弦外之音,像吃橄榄的那点回甘味儿……"(《中国韵文表情法》)为了达到这种效果,音乐中有"休止"之法。瞬间的停顿更能显示节奏,刺激情绪,突出主题,此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作文中常运用"留白"的方法,话到嘴边留半句,给文章平添了无穷的神韵和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请看几例。  相似文献   
98.
少年强则国家强!梁启超的这声呼喊回荡到今天,大家都很欣慰,但是我们身边的不少家长、老师也有这样的痛惜:从校园里一涌而出的孩子,总有一部分像豆芽菜似的成长的不健康,一眼窝的迷茫,一脸庞的疲惫。他们睡不够觉,没有游戏、锻炼的时间,  相似文献   
99.
师法胡适 吴晗于1909年8月11日出生于浙江义乌,原名吴春晗,字辰伯。其家庭经济时常颠簸于温饱与小康之间。其父吴滨珏秀才出生,家道颇严。而吴晗少年聪慧,自小钻研历史,对明史产生浓厚兴趣。吴晗不仅早慧,还早熟,十二岁时到金华读中学,广读博览,一边吸收梁启超变革维新的思想,一边又学会打麻将、抽烟,逃学旷课,无所不来,总之,他不是一个“乖孩子”。  相似文献   
100.
陈拙 《华夏文化》2000,(1):62-64
梁启超之所以为清末民初学术界的卓然大家和新史学奠基人之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对学术史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回顾梁启超对学术史研究的成败得失并对其研究方法及成果进行科学评介,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以下仅就梁启超所著《近世之学术》和《清代学术概论》这两部学术史研究专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