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篇
  免费   1篇
教育   709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06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4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论从屈原到宋玉的四大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玉是战国晚期楚国著名的辞赋作家,历来与屈原并尊为"中国文学之祖".但屈原是楚辞的代表作家,而宋玉则是楚赋的代表作家;屈原所创作的楚辞重抒情,而宋玉所创作的楚赋重体物;屈原喜犯颜直谏,宋玉好微辞讽谏;屈原崇高伟大,宋玉自然亲切.从屈原到宋玉,实现了由楚辞向楚赋的转移、由缘情向体物的嬗变、由直谏向曲谏的发展、由崇高向世俗的回落.这些都标志着中国文学的重大转型,对后代作家及其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明代前期国力逐渐昌盛后,文坛上出现了以歌功颂德为主旨的台阁体,学者们亦多从教化、治世的角度接受前代儒者的思想。何乔新身处明代前期国力鼎盛之时,他以官方儒者的身份,倡导世人以推洁廉之志而弼成治化,以环丽之词而歌咏太平的态度来接受《楚辞》。他的这种主张亦是明代前期官方舆论风向的写照。  相似文献   
63.
先秦诸子里.同学们最喜欢的两个家伙可能都是楚国人——屈原和庄子。屈子是个行为艺术大诗人.疯疯癫癫的他给我们留下了《楚辞》和端午节。如果非要在这两人中选一个最爱.大约同学们都会给庄子投票。  相似文献   
64.
20世纪楚辞学界先后涌现出不少学术成就突出的大家,他们大多提倡采用新的方法来进行学术研究,包括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思路,其中采用文化人类学方法进行研究的学者代不乏人,硕果累累。试对这一历史过程做简要的梳理,以期对新世纪楚辞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5.
对<风>与<骚>的篇章、句式、韵律、内容等4方面之体制进行比较论析.篇章体制方面:<诗经>篇幅短小,大多分章节,二章诗具对称美,无标题;<楚辞>篇幅宏大,不分章节,思想感情内容在结构上亦具对称美,始立标题.<诗经>对答之体对<楚辞>有影响.句式体制方面:<诗经>以四言为主,间以杂言;<楚辞>亦有少数四言诗,多为带"兮"字的七言句,五言、六言句大量产生.韵律体制方面:<诗经>在用韵位置、疏密程度、用韵格局与关系等方面甚为灵活;<楚辞>多用偶句韵,以四言二韵为定制,有全篇一韵到底者.多用高呼度韵脚和鼻韵尾韵脚,形成屈骚悲壮激切之声韵特征.<诗经>韵律多呈自然美,<楚辞>韵律多呈人工美.内容体制方面:<诗经>以音乐为标准划分内容为风、雅、颂三类,少数诗篇则三体皆备;<楚辞>不标风、雅、颂三体之名称,但精神实质则含有风、雅、颂三体之特征,无"形"有"神",内在与<诗经>相一致.总之,<诗经>与<楚辞>体制存在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66.
针对日本汉学界近年来出现的“屈原否定论”,著名学者赵逵夫先生在他的学术专著《屈原与他的时代》中勘正谬说。对屈原与楚辞研究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进行了考证和阐释。赵先生在屈原研究中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从微观到宏观。步步推进,进行全方位的立体论证,见解独到。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67.
本研究属于文化史研究,研究对象是文人心目中的屈原形象,就是后代人寄托于屈原的伦理、情感、审美观念的总体。因此本文主要考察注文,将注文当做注者的著作、注者思想的载体来读解。楚辞研究中往往批判注者的“牵强附会”,然而这些正是本文所珍视的研究对象。为考察漫长文化史上的变迁中的传承,而且是意识或形象这种难以测量的抽象对象,本研究尝试采取以汉文化的最重要载体“汉字”为切入点,用电子文献检索有关字群这一方式。  相似文献   
68.
林云铭是清初著名的楚辞学家,他高度赞扬了屈原的人格精神,对屈原这一"千古奇忠"之人极度仰慕。他把对屈原的全部情感倾注到了《楚辞灯》一书中,历时近四十年,完成了这部在《楚辞》研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9.
"仟眠"一词最早应该出现于《楚辞》。"仟"字最早可能出现于汉代,"仟"作"阡"亦可,"仟眠"通作"阡眠"。其中的"仟"、"阡"是指田间的小路,泛指田野。这二词的本意是"田广远",后来在使用的过程中,又被引申为包括田地、草木等在内的事物向远处延伸、蔓延之意。  相似文献   
70.
楚骚之多咏“兰”,既因兰为南楚所习见,又因兰乃健身之良药,并进而升华为楚人所崇拜的植物图腾及王族之象征;而兰的外美、内美兼具的品格及与之相关的多重化蕴涵.更启迪了楚人的诗思,唤起了骚人的创作欲望,从而成为楚骚抒情的理想载体。直到三国两晋,兰仍是人们心目中美好事物的象征。南北朝以后.随着咏梅之风的兴起,咏兰才渐为咏梅所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