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篇
  免费   1篇
教育   709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06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4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就刘熙载在《艺概》中与楚辞相关的部分作了全面的关照和较为深入的探讨,涉及的内容有:(1)赋品与人品的关系,重点强调了楚辞志真情真,并看中“本色”的质的特征;(2)对楚辞多层面的艺术手法作了概括,比如“精神感情”、“筋节隐而不露”、“回抱法”以及音韵特征;(3)楚辞对后世的深远影响等。本文在论述方法上,行文简练,要旨突出。  相似文献   
92.
通过对<楚辞章句·天问>的研究分析,我们发现王逸对<天问>的阐释很有特色:王逸重视现实政治对作者创作的感发作用,并由时代背景切入作品的内部研究,以追寻作者创作的动机和文本的本义;他认为作者创作作品是为了抒发个人情感;为了准确探寻作者的本意,王逸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读者自身的偏见,尽力客观地解释作品,而且也注意到了文本的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93.
游国恩著《楚辞概论》在使用传统考据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了具有现代意识的新方法即整体研究的方法。传统与现代方法的结合使用,究其原因.既得力于近现代新思维新方法的传入与运用.也缘于作者坚实的古典文学的功底和修养。这种研究方法使得《楚辞概论》“继往开来,独树一帜”,对后来的楚辞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
绪论 "风"、"骚"的含义 "风"骚"传统的内涵及其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上编 <诗经> 1 <诗经>的编集、流传 <诗经>编集的几种说法 <诗经>编集的目的 四家诗三家诗(今文三家) 以<毛传>、<毛诗传笺>、<毛诗正义>为代表的古文<诗经>学的基本特征以朱熹<诗集传>为代表的宋代<诗经>学  相似文献   
95.
本文仅就殷光熹教授有关《楚辞》研究的部分重要成果作了简介,供学习或研究《楚辞》者参考。  相似文献   
96.
程继红 《上饶师专学报》1991,11(1):52-55,63
本文立足于王国维先生观念中的近世哲学精神,围绕其南北两大文化系统的理论,突出他提出的屈原“欧穆亚”人生观与《楚辞》创作之关系,再联系其微观考证方面的巨大成就,全面介绍了王国维先生在《楚辞》学术史上的贡献和地位。  相似文献   
97.
中国龙凤文化源远流长。在西周至战国时期产生的两部伟大诗歌总集《诗经》和《楚辞》,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龙凤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诗经》的龙凤多单独描写,《楚辞》的龙凤则多在一诗中对举描写,体现了南北文化融合的鲜明特征。《诗经》、《楚辞》中的龙凤意象都具比兴与象征作用,而《楚辞》则更多了一分南方巫文化的神秘色彩。《诗经》和《楚辞》共同奠定了中国龙凤文化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98.
屈原命运坎坷,托情山川景物,"香草美人";谢灵运与世不遇,寄意山水遨游。《楚辞》"开后世诗文写景之法门";诗至灵运,山水真正独立。谢灵运的诗有明显接受楚辞之处。从语言与风格的融汇,思想感情及精神的追寻上探讨谢灵运诗对楚辞的继承,并从文学观念的角度揭示谢灵运在山水描写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99.
谢灵运诗取资于《楚辞》典故极多,对诗歌起着深化的作用。从谢灵运诗文中考察他对屈原其人其诗的见解,并旁及后世诗评家对谢诗与《楚辞》关系的探讨,从中当可反映诗人用《楚辞》典故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100.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沈德鸿(茅盾)先生对于楚辞研究也颇有造诣和贡献。他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专门为中学生编注了楚辞选本.先后题名《楚辞》和《楚辞选读》。该书的《绪言》从楚辞与神话之关系的角度多所发明,提出了楚辞源于神话等新颖独到的见解.对楚辞的评价即高且新,皆为前人之所未及,于后世楚辞神话学的研究有深刻启迪和影响。该书正文选取《离骚》等8篇26首楚辞作品,分别加以注释,也很有特点和一些独到见解。其注释虽有失当和不足之处,但毕竟瑕不掩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