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551篇
科学研究   106篇
各国文化   30篇
体育   39篇
综合类   257篇
文化理论   32篇
信息传播   58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264篇
  2014年   541篇
  2013年   502篇
  2012年   468篇
  2011年   513篇
  2010年   563篇
  2009年   547篇
  2008年   487篇
  2007年   434篇
  2006年   330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是孝感市人民政府驻地,地处江汉平原北部.按照《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朗文出版有限公司,1987,香港)的意见,孝南方言归属于江淮官话黄(冈)孝(感)片[1].  相似文献   
62.
徽州民间歌谣的押韵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徽州是一个有着丰厚文化积淀的区域,民间流传着大量的歌谣,生动地反映了徽州地区的民情风俗,也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值得深入研究。从语言学角度对徽州民间歌谣的押韵特征做一番描述,以期推动徽州文化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3.
"训诂学"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旨在传授训诂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与原理,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阅读古籍、从事语文教学以及其他各种语文工作的能力。长期以来,许多高校"训诂学"课程的教学,多是偏重于课堂讲授,忽视了学生的实践创新。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教学改革并取得了扎实有效的成果:指导学生以读书报告会为路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指导学生调查方言与民间文化,从而以方言证古语、以方言与古语相互发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训诂学理论知识指导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等等。  相似文献   
64.
何国军 《出版广角》2016,(22):29-31
方言文化对于传统文化而言具有重要的传承和传播价值,利用APP平台进行方言文化的推广和传播,有利于发挥APP平台的趣味性、新颖性和互动性特点,可引发新兴人群对方言文化学习和应用的兴趣,使方言文化这种民族文化形式与新时代技术发展充分结合,最终将方言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与数字化传播的新方向相结合.  相似文献   
65.
王小龙 《现代语文》2006,24(4):85-86
东台方言是通泰方言的一个分支,东台方言中的“呃”字使用频繁。其用法与普通话相比,特点鲜明。本文根据东台方言日常对话语料库,详细描写“呃”的用法。  相似文献   
66.
遵义方言量词的构形重叠有三种形式:完全重叠式AA、嵌“大”重叠式“A大A”和嵌“把”重叠式“A把A”,前一种和普通话相同,后两种则为遵义方言所特有。本文讨论各重叠形式的语法意义及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67.
方丹 《现代语文》2006,(10):84-85
一、动态助词"了" 1.动词 了 宾语,表示已经完成或结束了的动作.如: 我看了半天书.(阿看了半日书.) 一共捐了两万元钱.(总共捐了两万块钞票.) 他吃了两碗米饭.(渠吃了两碗饭.) 这段路我们走了四十分钟.(嗯段路阿人行了四十分钟.)  相似文献   
68.
北疆方言特色虚词"给"书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北疆方言虚词“给”虽已有学者研究,但一向缺少书证。书面材料证明:特色用法“给给”不是动词的重叠,后一个“给”是助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单音节动词+给”这种组合格式中单音节动词几乎没有限制。不能把“单音节动词+给+数量短语”这种格式中的数量短语都看作是补语,这里面实际有补语和宾语两种情况。对“‘把’字句末用‘给’,起第二人称祈使式作用”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句子的语气类型与“把”字句中用“给”这种语法结构无关。以语序来进行“给”的词性认定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69.
《安康学院学报》2007,19(6):F0002-F0002
由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和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方言与民俗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安康学院承办的“第四届官话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0月13日至15日在陕西安康隆重召开。与会代表共计96人,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  相似文献   
70.
福建、台湾两岸人民同根 ,文化同源。作为族群意识、文化载体的两岸语言和方言几乎完全相同。除了高山族的民族语言和少数的其他汉语方言外 ,台湾绝大多数人说的都是通称为“福佬话”的闽南话 ,以及客家人所说的客家话。台湾的闽南话主要是明清之际从福建闽南地区大规模流传过去的 ,台湾的客家话也在大致同时从粤东四县地区传播进去。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作编制的《中国语言地图集》 (香港朗文出版 [远东 ]有限公司 ,1 987年 )里 ,分布于台湾台北、基隆、宜兰、彰化、南投、台中、云林、嘉义、台南、屏东、高雄、台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