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487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1188篇
教育   32692篇
科学研究   21383篇
各国文化   249篇
体育   713篇
综合类   1613篇
文化理论   167篇
信息传播   89055篇
  2024年   257篇
  2023年   1397篇
  2022年   923篇
  2021年   1403篇
  2020年   1884篇
  2019年   1363篇
  2018年   617篇
  2017年   1346篇
  2016年   2039篇
  2015年   3437篇
  2014年   7558篇
  2013年   5916篇
  2012年   7432篇
  2011年   8317篇
  2010年   7827篇
  2009年   8422篇
  2008年   9110篇
  2007年   7792篇
  2006年   7014篇
  2005年   6691篇
  2004年   6993篇
  2003年   6515篇
  2002年   6711篇
  2001年   5868篇
  2000年   4985篇
  1999年   3261篇
  1998年   3089篇
  1997年   3076篇
  1996年   3138篇
  1995年   2739篇
  1994年   1979篇
  1993年   1519篇
  1992年   1212篇
  1991年   1043篇
  1990年   817篇
  1989年   1380篇
  1988年   78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101篇
  1985年   96篇
  1984年   177篇
  1983年   195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8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意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图书馆智慧服务带来机遇与挑战,图书馆新系统平台建设刻不容缓。旨在探讨下一代图书馆系统平台发展现状及对策,为建设一流高校智慧图书馆提供实践案例与参考依据。[方法/过程]梳理图书馆系统平台发展脉络,在盘点现有的国内外下一代图书馆系统平台的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以南京大学为例,探索图书馆新系统平台的建设方案。[结果/结论]智慧图书馆将通过建设一体化电子资源管理平台并打造NLSP,提升图书馆资源管控和知识服务水平,构建开放共享的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3.
[目的/意义] 图书馆肩负着实施科普教育的法定职责,拥有品种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文献与信息资源的图书馆,在开展科普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图书馆科普教育起步比较早,2005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但在图书馆业界,科普教育只是零星的点缀式服务创新探索,尚未成为常态化服务项目。在依法治馆、创新发展的新时代,寻求图书馆科普教育发展路径具有较强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过程] 通过互联网、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对图书馆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的状况进行调研,从基地等级、基地类型、基地数量、区域分布、有效期限以及认定依据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图书馆实施科普教育提出发展路径以供选择。[结果/结论] 图书馆科普教育应坚持基地建设与科普服务相结合、阅读推广与全民科普相融合、科普与游学并举等策略,走设施、资源、服务"三位一体"的持续稳健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4.
25.
26.
文章从微信公众平台和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入手,对微信公众平台在图书馆学科服务中的优势做了探讨,就河南地区本科院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服务的概况进行了调查,针对学科服务在微信公众平台中的现状做了总结和分析。最后提出了河南地区本科院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在学科服务中的应用需要思考和注意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27.
28.
29.
大多从事于记者、编辑、编译等一线专业工作的中国留学生对美国华文报业发展意义重大,但是其通过华文报业在美跨文化传播中华文化受到诸多客观限制。中国留学生在美跨文化传播中华文化有其高度主观意愿、优选方式和积极效果,但也存在客观问题。建议在中国教育高中阶段开设中英双语、简明系统的《中华文化》课;大力开发优质中华文化影音产品;对留学生放开国内与国际网络连接;鼓励留学生在美方校园至少居住一年;支持留学生参加有组织的跨校联合活动。在跨文化传播中,应加强与美国普通外裔民众的互动与交流以夯实中美关系长期健康发展的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