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71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当今社会,流散文学引起国内外学者高度重视。本文就从两位印裔女作家的作品入手进行分析,以文化视角对流散文学蕴含的思想观念进行分析,透过作品寻找流散文学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82.
朝觐故事在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的开头和结尾分别通过吐罗耶定和韩子奇(易卜拉欣)的叙述得以显影,一方面作为《穆斯林的葬礼》的亚叙述层对北京回族家族史这一主体叙述有着特定的结构功能,另一方面考虑到朝觐仪式在穆斯林集体记忆中的突出意义,这种贯穿始终的叙事策略使朝觐故事具有某种外叙述层的象征意味。本文拟从叙述层次理论出发,解读全球化背景下《穆斯林的葬礼》中朝觐叙事与当代散居回族的流散写作和身份诉求的联系。  相似文献   
83.
早期英国电影中的华人题材主要由白人制造,他们把华人身份塑造为东方"他者",主要包括四种类型:1."黄祸";2.舞女;3.和尚;4.功夫子弟。这些形象既迎合了英国人的自我优越感,又支撑了英帝国的文化霸权。后期华人题材主要由华裔制造,他们塑造的华人形象主要有两类:"不能说话的"流散群体和挣扎身份的混杂体,其影片首度关注英国真实的华人流散生活以及他们在中英文化接触区挣扎身份的困境,这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银幕上的民族形象,但是华人身份的本质改变依旧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4.
《接骨师之女》用一部回忆文稿、一张旧照片像接骨一样把记忆的碎片重组在一起,唤醒了诸多往昔被覆盖的故事。流散在外的母亲和在文化夹缝中成长的女儿在中西异质文化的冲突中不可避免的经历了自我身份建构危机,母亲和女儿都在回忆中找寻到前行的力量。  相似文献   
85.
专家点评: 国家博物馆闭馆改扩建是前不久的一大新闻.但令人料想不到的是新闻之后又有新闻:收藏家秦杰向媒体展示了3000余件档案资料.怀疑这些物品是从国博流散出来的.  相似文献   
86.
顾益萍 《考试周刊》2011,(26):30-31
流散现象尽管由来已久,但对于流散文学中的异质文化性未有过深入研究。本文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分析了流散文学中的异质文化性,并说明其特征是异质文化因素之间的相互抵抗和相互融合。此外把握好异质文化因素之间的张力也是流散文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7.
英语词以单纯词和派生词为核心,语义聚集强;汉语词以复合词为核心,语义流散发展。英语句以主谓聚集其他成分,句式呈聚集型;汉语句以意相连,句式呈流散型。英语篇以主题句聚集其他细节;汉语篇曲折、含蓄地阐述主题,思想流散。  相似文献   
88.
流散文学的多元文化视角使之具备了比较文学的跨文化特征;流散文学的文化交流、沟通、融合功能是比较文学研究的终极目标;全球化时代流散文学研究对比较文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89.
《雷峰塔》和《易经》系张爱玲移民美国后创作的半自传体英文小说。小说以张爱玲4-22岁的回忆为蓝本,讲述了女主人公琵琶在天津、上海、香港的生活经历。本文从流散文学的维度解读《雷峰塔》和《易经》的记忆书写,旨在指出移民美国后的张爱玲虽然获得了合法的美国公民身份,但她与故国的情感脐带并未随地理的置换和国籍的变更发生断裂。通过用非母语书写故国记忆,流散作家张爱玲将家园怀恋升华为艺术,并实现了精神上的归航。  相似文献   
90.
陈儒斌 《收藏》2013,(2):120-127
河北邯郸响堂山石窟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同属中国政府1961年3月4日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响堂山的北齐石窟造像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然令人扼腕的是,该石窟中的许多石雕造像流散到了全球不同的地方,多数被海外博物馆或大的艺术机构所收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