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58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54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7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黄蓉 《今日科苑》2013,(16):73-73
近日,淮安市老科协艺术团,在炎热的夏天,赶排了海派秧歌"吴城弄弦",经选拔参加淮安市委宣传部、市体育局主办的《迎省运"舞动淮安·健康生活"夏夜大舞台》的启动仪式。据了解,启动仪式上,同台演出的有该市十余支业余艺术团队,节目均由市体育局优中选优。如在美国举行的国际比赛中获得金奖的清江中学的花球拉拉操《最炫民族风》;全省  相似文献   
11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海派文化在上海学校体育中的价值进行分析,得出其具有丰富上海学校体育内容、打造上海学校体育特色、拓宽上海学校体育的渠道等价值。  相似文献   
113.
《当代学生》2012,(Z4):100-102
每当提到张爱玲,除了那些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外,人们脑海中印象最深的也许就是她身上的旗袍了。那些旗袍时而优雅,时而雍容,每一件旗袍都是一种美丽,每一件旗袍都是一种心情。当看着那些旗袍时,耳畔仿佛也会飘着老式留声机中的老上海音乐。  相似文献   
114.
《当代学生》2012,(Z4):103-105
作为一种民间雕刻工艺形式——黄杨木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的先民们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集中表现在一块块普通的木头上,将其雕刻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令后人叹服。20世纪30年代,一种新的黄杨木雕形式——海派黄杨木雕在上海徐汇区初步形成,经过多年努力,无论是在雕刻风格还是作品形式上,都表现出非常鲜明和极具特色的海派风格,让木雕这一古老的技艺焕发出新的光彩。2007年,徐汇区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海派黄杨木雕成功申报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相似文献   
115.
中国左翼文学、京海派文学及其在当下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中国文学的线索还远没有清理明白。仔细梳理这 10 0年发生过的各种文学形态 ,比如对 30年代左翼文学、京派文学、海派文学这三种文学作一合论 ,会有助于在一个文学共同体内认识它们的对峙和互相穿透性。左翼文学是现代政治社会的产物 ,可由此寻觅百年来一切斗争的人们的精神解放、精神困境及其拯救的历程。京派的背景是“北平”文化社会 ,反映乡村中国在现代化冲击下保持自重并不断发生反观现代人性缺失的深长忧虑。海派自然来自于现代商业社会 ,表达新市民遭受物质文明正反两方面压迫的情景。而在表达民族国家理想、人民意识、社会批判精神方面 ,三种文学形态是贯通的。在与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复杂纠葛中 ,它们所获现代品格的重要方面是手执先锋性和大众性两端 ,既占据现代文明植根之地 ,又留心不被本土封建保守主义所腐蚀  相似文献   
116.
新感觉派的作品多描写都市的繁华与喧嚣和都市人五光十色的生活状态.深入分析新感觉派代表人物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的创作,会发现都市在他们眼里既是繁华的象征也是罪恶的渊薮,并不是像以前研究者的观点,认为他们持的是享乐观、纵欲观.  相似文献   
117.
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夜"经常出现在海派的小说中,海派作家笔下的"夜"既具有其本身的内涵,同时也被赋予了更深层的含义。"夜"漫长而又短暂,"夜"里充满了情爱与欲望,"夜"是寂寞的痛苦,是对爱的渴望。海派作家刘呐鸥、穆时英、苏青三人小说中的"夜"意象不仅具有深刻的内涵,还具有独特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8.
大众传媒力图展示现实社会,以传媒的力量将都市摩登气息广泛传播,而受众在传媒影响下日益滋长的消费主义观念亦促使传媒愈加关注现实社会,如此循环往复,使得城市与媒介的关系更加亲密。文章以《上海壹周》餐饮栏目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份刊物的饮食栏目与上海"海派文化"之间的关联。具体而言,是通过对餐饮栏目的媒介研究,分析饮食文字背后所倡导和体现的文化观念,考察民众对上海的都市想象,并试图揭示大众传媒所构建的饮食世界与城市现实空间的差异所在。  相似文献   
119.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东南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是中国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之一。在这块热土上形成、发展的海派文化源自何处?长三角地区持续发展的文化支撑力又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访了杭州师范大学教授、长期主攻史学与CIS理论的邹身城先生。  相似文献   
120.
海派体育是海派文化的一个重要缩影.海派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地区历史、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且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关.通过分析海派体育文化形态的三个侧面——木兰拳、海派秧歌、海派体育教育,探讨新时期海派体育的文化特质和核心价值,认为海派体育不仅彰显着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而且吸纳着随欧风而来的异域风情,凸显着“海纳百川,趋时求新”的海派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