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7篇
  免费   1篇
教育   387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43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9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81.
六月下旬,桃江县志办在采访考证有近百年历史的浮邱山乡大水洞村“四知”小学时,偶尔在村民杨颂章家发现了其祖父即“四知”小学创始人杨润湘的一张尘封百年的毕业文凭。经考证,毕业文凭颁发于清代光绪三十三年,即公元1907年,距今正好一百年。百年前的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中国发生了一件酝酿已久的大事,即清政府接受直隶总督袁世凯、两湖总督张之洞等人建议,  相似文献   
682.
1867年.清政府怎派遣特使出国,寻遍中国无一合适人选, 万诉无奈之时,恭亲王奕想出个金点子。  相似文献   
683.
清末首善工艺厂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娟 《历史档案》2006,134(1):103-109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八月起,清政府接受庆亲王奕等奏请,在“首善”之地京师的内外城分设9个工艺厂,合称“首善工艺厂”。目前学界对于首善工艺厂的研究尚属寥寥,即使有所涉及,亦多将其置于清末新政的大背景下予以粗略介绍,至于设立宗旨、运作管理、实际效用以及性质定位等问  相似文献   
684.
徐毅 《历史档案》2006,8(3):59-66
普设厘金是晚清政府一个重要的制度安排。对厘金制度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罗玉东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中国厘金史》。该著利用大量珍贵的清宫档案,广征博引,对厘金制度本身变化发展的脉络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然而,正如作者在其著作中所述:“厘金制度产生于江苏省  相似文献   
685.
清代末年,全国各地新学思潮风起云涌,京师大学堂及各地的各种新式学堂纷纷开办。而川滇边藏区因地处偏远,居民多为藏族,语言不通,民风不开,教育还相当落后。朝廷有心整饬边务,加强对边区的统治。光绪三十二年七月(1906年8月),清政府以“四川云南两省毗连西藏,边务至为紧要”为由,决定设立相当于行省一级的川滇边衙门。可见,清政府此时有心整饬边务,加强对边区的统治。为促进这一地区教育的发展,清政府也给予了很大的政策倾向,制定了一些有利于该地区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86.
110年前的1894年,是中国农历甲午年。那一年,清政府苦心经营的北洋海军同日本海军在黄海大东沟海域展开了一场殊死决斗,最后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告终。通过《甲午海祭》,我们看到,北洋海军成军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图强的突出成果,北洋海军的兴衰也成为中国近代一场军事变革成败的缩影。我们探究清末这场军事变革的进程与影响,对认识现阶段我们正在进行的军事变革,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一、北洋海军就是一场被逼出来的军事变革所产生的最突出的成果对“变局”的一致认识,逼出了清政府军事自强的思想。所谓“变局”,最主要的是中国国家安全受到…  相似文献   
687.
陈刚  舒俊 《湖北档案》2005,(3):40-40
赵鹏飞(1879—1946),字纯青,又名雄群,钟祥转斗湾人。少年时正值列强侵华,满清政府软弱无能,官匪巧取豪夺,地主残酷剥削。赵鹏飞追随孙中山先生,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奔走呼号,官居武汉三镇(武昌、汉阳和夏口)司令。后因不满于国民党内部的党派纷争,毅然退出军界,辞官返乡,在家乡农村过起了布衣粗食的平民生活,其间虽几次再度出山,  相似文献   
688.
朱洪梅 《出版史料》2005,(4):98-103
近一百年前,清政府就制定并施行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著作权法———《大清著作权律》。本文拟对这部法律制定的原因、制定的依据及其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作一粗浅的探讨。一、《大清著作权律》制定的原因我们认为《大清著作权律》的制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新式书刊出版业蓬勃发展,制定保护著作权的专门法律成为现实需要。清政府建立后,为了维护它的封建统治,对图书出版采取了极为严厉的控制,甚至一度盛行“文字狱”。但是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它们在对中国实施经济侵略的同时,也加紧实施文化侵…  相似文献   
689.
薛宁 《新闻三昧》2004,(11):22-23
袁崇焕,字元素,广东人,于明朝万历年间考取进士。明朝后期,政治腐败,国力衰退。北方的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政权,率八旗军向清政府宣战。当时朝廷派军队出关应战,官兵们却不战而逃,1622年,明13万大军战败,40多座城池失守,边关岌岌可危。袁崇焕挺身而出,带兵驻守宁远。宁远守军只有1万,袁崇焕刺破手指写成血书,还向士兵下拜,并将远方的母亲和妻子接到城中,以示全家与宁远共存亡。在他的带领下,宁远将士血战三日击退13万敌兵。梁启超曾撰称袁崇焕为“千古军人之模范”。  相似文献   
690.
晚清政府关于外国传教士护照政策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时期,国门初开,护照制度开始实行,但名称尚不统一。护照是普通称谓,又称为执照、龙票、龙照等。本文拟对晚清政府关于外国在华传教士所持护照的政策及一些基本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