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篇
教育   69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贵州大方县的彝族漆器髹饰工艺作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色,蕴含着特殊的民族历史.虽然彝族髹饰工艺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在现代化科技批量生产的产品已逐渐取代了凝结着民间智慧与民族文化的传统手工艺品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手工艺正面临着空前的困境,如何在民族经济发展的同时,保留民族文化的内核,增强传统文化的民族认同感,将传统技艺在新老艺人间无缝隙的传承,并促使其长远的发展下去,成为研究者需要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92.
中国漆器的历史源远流长,扬州漆器更是中国漆器的代表,但是近几十年来扬州漆器发展乏力,其市场逐渐萧条。而与此同时日本漆器得到迅速发展,日本被冠以"漆国"的美誉,究其原因在于进入现代社会后,日本漆器实现了"漆器的大众化、现代化",日本漆器敢于突破传统模式,用科技的手段研究发展漆器,而包括扬州漆器在内的中国漆器基本还是保留着明清时代的风格,未能及时完成漆器产品的"现代化、大众化、功能化",这就导致了扬州漆器的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93.
先秦两汉时期我国的漆器工艺已相当发达。通过历代出土的漆器鉴定,我国的漆器工艺一直是走在世界的最前列。是属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94.
漆器和漆艺最早产生在中国,远自汉代开始向外输送,并代代相传,不绝于迹,构成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篇章,然而,有关中国漆器,漆艺的文献记录和研究相当匮乏,有关漆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关系也注意不够,本文通过搜索考古和中外文献资料,着力对中国古代漆文化在对外交流中的表现作些勾勒,以显示中国古代的漆和漆艺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95.
楚文化漆器中"飞扬"的审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建高 《文教资料》2008,(25):85-88
本文从宏大的历史潮流中去观察和追寻楚文化漆器设计思想.虽然设计常常以形式语言来显现,但是它的内核有着深刻的精神和价值取向,这种精神和价值取向决定着诸如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产品的基本判断,而且这种基本判断在文化上显得比较固定.从楚文化漆器中我们也很容易窥探到"飞扬流动"的审美思想,这就为我们在从事设计工作时提供了一种民族的基本的文化范式,从而使我们获得了有别于他人的特殊品性,把我们与民族久远的传统连接起来,使我们感觉到自己是一棵有根的大树上长出来的叶子,而不是现代化潮流中的浮萍.  相似文献   
96.
历史上犀皮漆制作技艺不断地演变,不同时期对犀皮漆的描述及其工艺特征存在诸多争议,文献表述方面也存在偏差.基于此,从犀皮漆的起源时间、名称、工艺三个方面,对一系列相关问题作辨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7.
《收藏界》2009,(8)
"百宝格"也称"多宝格""或"博古格",是专为陈设古玩器物而设计的一种家具,因此它应该是出现于盛世收藏时代,马未都先生推测多宝格是清雍正年间发明的,就是当第三次收藏热达到高峰的时候,其证据就是雍正《十二美人图》上面有当时多宝格的形象。不论此种推测是否准确,多宝格兴起于清代并十分流行这一点却是一个普遍被认可的说  相似文献   
98.
佛教融合本土的南北朝漆艺 南北朝时期的漆器出土甚少,可资借鉴资料均以文献展开。如南朝梁简文帝萧纲著《为人造丈八夹经金箔像疏》和“南齐书·卷一·高帝本纪》载:“建元二年……诸杂漆物不得以金银为花器”。即官府明令禁止以金银箔贴花装饰漆器。由于佛教盛行,各寺院都有夹聍脱眙贴金箔的佛像,几乎至泛滥程度……由此可知,当时漆器仍然繁盛,抑或以陶器替代漆器作为陪葬品,故少见漆器的出。  相似文献   
99.
100.
李晶晶 《收藏》2009,(1):121-123
在今人眼里,远古时的楚地似乎总是一处云山雾罩的神秘之境。自楚先人熊绎“荜路蓝缕,以启山林”之后,楚族就如山林之中的疾风劲草,日渐成长壮大,与中原华夏两相对峙。而楚地的文化也以其瑰丽奇谲的风貌为后世所惊叹。作为楚文化甫要组成部分的楚漆器艺术更是独步海内外,其设计形式和风格均充分体现了楚人浪漫的想象力与独特的审美意识,成为深具楚文化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