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教育   50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13,(5):F0002-F0002
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老城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龙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蚌壳摆砌的龙虎墓,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西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虎图案,据科学测定距今6460±135年。  相似文献   
32.
《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4):F0003-F0003
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濮阳县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从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龙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带有龙虎图案的墓葬,  相似文献   
33.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4):F0003-F0003
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濮阳县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从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龙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带有龙虎图案的墓葬,  相似文献   
34.
河南省濮阳县档案馆现存有一幅《大清全地图》。该图原属濮阳县人民委员会(县政府)档案室存件,1958年7月24日建立濮阳县档案馆时,移交县档案馆保存,但当时并未引起特别关注。1998年3月、4月,濮  相似文献   
35.
学人风采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5):F0002-F0002
魏秉国(1963-),男,河南省濮阳县人,中共党员,濮阳职业技术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系主任、教授,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物理学会会员,中国家电维修学会会员,濮阳市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  相似文献   
36.
史欣 《教育》2008,(5):44-44
2008年2月26日,18岁白血病女孩刘蓉蓉在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成功进行了骨髓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37.
史欣 《教育》2008,(9):34-35
2008年春节前夕,51岁的常银喜。老师带着女儿一起回老家。路上,女儿瑞芳高兴地说:“爸爸,今天我专门回家给爷爷汇报自己的教学成绩,爷爷肯定又高兴得多喝两杯酒!”  相似文献   
38.
学人风采     
《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2):F0002-F0002
周军(1962-),男,汉族,中共党员,河南濮阳县人,1983年7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4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硕士研究生班,教授职称。现任濮阳职业技术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系副主任。  相似文献   
39.
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濮阳县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从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龙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带有龙虎图案的墓葬,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西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虎图案,据  相似文献   
40.
<正>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老城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龙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蚌壳摆砌的龙虎墓,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西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虎图案,据科学测定距今6460±135年。其中的蚌砌龙图案后被称为"中华第一龙"。西水坡遗址的发现在国内考古学界引起轰动,产生广泛影响。"中华第一龙"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