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0篇
  免费   0篇
教育   742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阅读是学生掌握文章内容、了解文章语言特色、明确文章写法、感悟文章立意和主题思想的重要方式.加强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更多感受,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强化学生的感悟:  相似文献   
22.
23.
下象棋     
象棋是一种非常好玩的游戏,我喜欢象棋是因为它让我认识了不少字,因为象棋中的好些棋子都有两种不同的写法,比如"士""仕""相""象",真是有趣啊!不仅如此,每一个子儿都有与众不同的走法,比如马行"日"字格,相走  相似文献   
24.
范文铅笔盒这是一个长方形的铅笔盒,天蓝色的外衣,盒盖上有四个粉红色的空心字:樱花大战。它的左边画了一个美丽的小公主,她身穿粉红色的礼服,头上系着粉红色的蝴蝶结,正翩翩起舞。盒盖右边也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她长着长长的头发、大大的眼睛、笔挺的鼻子,嘴巴像小樱桃,特别可爱。她穿着漂亮的连衣裙,手上抱  相似文献   
25.
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单调区间的写法是教学中强调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经常被老师提及的话题.只要是工作了几年的高中一线数学教师,在函数单调性教学时,都会知道也一定会强调:当有几个单调增(或减)区间时,不能用"U","或"符号连接,而要用","或者"和"连接.但是很多教师不知其所以然,师傅怎么说,我就怎么做,有时就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26.
阅读教学不能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的教学指导思想和行为,会削弱阅读的效益.相反,教师要从关键之处、重要之处或典型句子入手,追求一课一得,锻炼与提升学生感悟与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7.
南唐后主李煜,晚唐五代最伟大的词作家。他工书,善画,妙解音律,诗、词、文章都很擅长,是一个全能的艺术家。他后期的词。纯真率直,自抒真情,直用赋体白描,不雕琢,不用典,形象鲜明,意境扩大,警句叠出,流传千古。他是一位开一代词风的人物,对宋代的词家欧阳修、晏殊、柳永、苏轼、秦现、李清照、辛弃疾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有的课文大量出现“你”和“你们”,用“你怎样怎样”来叙述,因此有的教师就认为这是用“第二人称”写的。笔者觉得这种看法不对。文章只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叙述方法,不存在第二人称写的文章。与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并提的“第二人称”,实际上是语法上“人称代词”所使用的概念。而我们所说的用什么人称写的,指的是作者在一篇文章里所站的观察点和叙述时的立足点。如果说有第二人称写法,那就是作者站到读者的位置上去了,这岂不矛盾?所以不可能有“第二人称”的写法。其实,用“你怎样怎样”的方式叙述时,正是不出现的“我”在向“你”(…  相似文献   
29.
白描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张竹坡首次将其作为一个文学批评术语而大量地运用于对《金瓶梅》的评点实践。然而,张竹坡在使用这一术语时所理解的内涵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内涵有许多不同之处。本文试图通过对张竹坡评点的解读来考察这一术语的古今差别,并浅略地分析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  相似文献   
30.
钱钟书先生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讽刺艺术特色的佳作之一,作者把讽刺的矛头指向社会中的丑恶现象,运用高超的讽刺艺术技巧,把汉奸文人、落后知识分子置于抗日战争全面暴发前后的国民党统治区,巧妙地揭露了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汉奸文人、落后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肮脏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