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941篇
  免费   1110篇
  国内免费   978篇
教育   118432篇
科学研究   18294篇
各国文化   246篇
体育   4535篇
综合类   3353篇
文化理论   1830篇
信息传播   48339篇
  2024年   819篇
  2023年   3212篇
  2022年   2389篇
  2021年   2905篇
  2020年   2912篇
  2019年   2805篇
  2018年   1687篇
  2017年   2536篇
  2016年   3585篇
  2015年   6581篇
  2014年   21320篇
  2013年   15176篇
  2012年   17601篇
  2011年   16781篇
  2010年   13822篇
  2009年   13211篇
  2008年   15840篇
  2007年   12419篇
  2006年   9146篇
  2005年   8282篇
  2004年   5506篇
  2003年   4466篇
  2002年   3677篇
  2001年   3259篇
  2000年   2651篇
  1999年   734篇
  1998年   449篇
  1997年   305篇
  1996年   194篇
  1995年   154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传播手段日益丰富、新传媒技术日新月异、受众注意力更加分散的当今世界,报纸等传统媒体只有紧跟时代潮流,不断采用新技术和新传播方式才能保证自己所传播资讯的有效性与自身实力、影响力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92.
党报的数字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普及和新兴媒介的迅猛崛起,信息传播的网络化特征日益凸显,整个传媒业越来越深刻地处在数字化浪潮的浸润、渗透和牵引之中。对于拥有传统强势却又正面临严峻挑战的党报而言,积极实施数字化战略,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无疑乃势之所趋。  相似文献   
993.
电视“面对面”由新闻现场、人际交往和媒体传播场共同构成,电视媒介本身又具有能够传递立体场信息的特性,电视“面对面”在传播的过程中体现出场的特征,主要表现在:1.场兼容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微观;2.场描述内部各种力量之间的变动和冲突;3.场关注内部因素之间的相互依赖与联系。  相似文献   
994.
基于新闻报道的客观原则要求,诸如不能运用第一人称、记者不能在报道中发表议论、最好不要使用修辞格等做法一向被视为神圣而高效的新闻写作条款。但是,我们仍然看到有一些经典报道并没有严格遵循这样的技术要  相似文献   
995.
周瑾 《青年记者》2008,(13):73-74
什么是中国文化元素?简单说,凡是被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均可视为中国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996.
一新闻的真实性包括单个真实和整体真实两重含义。单个真实即每个单篇新闻报道必须完全符合新闻事实;整体真实,要求每个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连续不断的新闻报道,向人们呈现一幅现实社会的真实图画,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传统的新  相似文献   
997.
“负面新闻”常常成为权衡新闻效果的铁律,总是与“负面影响”牵扯在一起。人为将新闻分为“正”、“负”的“新闻观”,不但让媒体很难操作,而且经常惹出各种风波。以笔者浅见,所谓“负面新闻”一说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998.
经营     
武汉5报统一提价;广州日报启动世界最先进印刷生产线;广报集团千万巨资打造“华南最大购车平台”;青岛报业集团推出集报花中百万大奖活动;杭报集团组建数字出版传播公司。  相似文献   
999.
话语     
《青年记者》2008,(13):4
思想僵化一定没有出路。新闻出版业是一个典型的创造性行业,从内容生产到传播手段,从甲骨文到互联网,不断发展变化,什么时候能够离开创新?  相似文献   
1000.
王朝阳 《青年记者》2008,(12):72-73
现代社会没有人能够离开科技而生存,人们对科技报道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新闻媒体,本来就负有“传播知识,启迪民智”的使命,再加上受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理所当然应该报道好科技新闻,特别是深受受众欢迎的晚报都市报等生活类报纸。笔者认为,晚报都市报等生活类报纸不应该忽视科技新闻报道,而应该以广泛传播科学知识为己任,加大科技新闻报道力度,站在普通受众的角度,选择并揭示科技领域的变化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满足受众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渴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