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1690篇
科学研究   66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87篇
综合类   108篇
文化理论   27篇
信息传播   3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7 毫秒
941.
转型时期我国义务教育公平的内涵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性的、多层次的概念。推进转型时期我国义务教育公平发展,需要确立正确的教育政策价值取向,要突出教育政策的公平性、坚持"义务教育优先"、关注个体的教育选择权、突出弱势关怀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政策理念,从而保障教育政策能够公平地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使所有受教育者公平地接受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942.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中,转型造成经济利益分化,社会结构变化,青年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念的嬗变。为此,我们要正确审视当前青年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并从强化约束机制,注重人文教育,改进教育方式,优化社会环境等方面入手,加强对青年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整合,重建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943.
中国社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结构性转型和全面性革命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动所引起的冲击和震荡,新旧矛盾相互交织、社会冲突日趋激烈所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多。化解这些压力和挑战,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进入新世纪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努力探索转型时期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路径,在维护和保持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基本前提、执政箴言、政治基础、现实根基、根本途径和根本方略等方面取得了成功的进展,这些在实践中所形成和建立起来的成功做法主要有:1.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转型时期维护和保持社会稳定的根本指针;2.始终把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作为转型时期维护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3.始终把强烈的忧患意识作为转型时期维护和保持社会稳定的执政箴言;4.始终把求真务实作为转型时期维护和保持社会稳定的政治基础;5.始终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转型时期维护和保持社会稳定的现实根基;6.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作为转型时期维护和保持社会稳定的最根本途径;7.始终把强化党的社会利益整合功能作为维护和保持转型时期社会稳定的根本方略。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44.
健全的制度体系是社会得以正常运行的保证。在社会转型时期 ,利益矛盾和冲突正制约着社会的正常发展 ,为此 ,政府必须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稳妥地处理各方利益是政府主导的制度创新适度性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945.
社会体制的转型尤其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打破了我国社会维系了几十年的“大锅饭”式的既有利益格局 ,东西部地区之间、农村和城市之间、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社会发展的变化导致诸多资源 (包括教育资源 )的重新分配 ,社会大环境的公平问题严重地影响并制约着教育的公平 ,随着新教育政策的不断出台、择校问题、高校扩招与收费问题、弱势群体教育问题等教育内部的不公平现象越来越影响着教育的声誉、制约着个人的发展、甚至威胁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安全。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们及时敏锐地觉察到了教育公平问题的…  相似文献   
946.
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直接反映,与社会结构尤其是经济结构关系密切。因此,历史上每一次大规模的社会变革,道德总是最先受到冲击和发生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以致于这种冲击带来的种种影响多以负面的、消极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对这种“道德失范”现象的分析,提出经济发展与道德并不冲突,阐述了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的关系。并且经由这一关系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道德建设的意义,以及进行道德建设所要遵循的原则和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947.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所推动的社会转型时期,加强社会转型期间中国人的良心建构,对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48.
社会转型时期农民价值观念的冲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转型时期,传统与现代磨合、交融。农民价值观念的矛盾冲突更加突显,从根本上要求农民进行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培育起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念,为农村、农业的稳定发展提供精神保证。当代农民价值观念的传统性与现代性之间的冲突表现在十个方面,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更新农民价值观念、塑造现代农民形象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49.
传统性的消解和现代性的生成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带来各种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的冲突,这使我国传统的以弘扬集体主义为宗旨的高校德育工作遭遇了时代性的难题.很多调查研究显示:当代大学生越来越重视自我,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责任感.随着社会的变迁,应重新审视大学生集体责任感等道德状况的评判标准;探究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大众传媒等方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集体责任感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0.
黄彬 《茂名学院学报》2007,17(2):59-61,69
树立诚信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在社会转型时期通过政府和公民两方面的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对我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