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98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6 毫秒
21.
唐代笔记小说《剧谈录》语言质朴、简洁,为我们研究古白话词语提供了大量的资料。本文分析和解释了其中的一些古白话词语,对《汉语大词典》也有所补正。  相似文献   
22.
产生于唐五代的以唐玄宗开元天宝政治军事与社会生活为题材的笔记小说,较真实地反映了唐玄宗时期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思唐王朝由盛入衰的原因,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与独特的文体特征,是古代文言小说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3.
韩愈的名儒形象在唐五代笔记小说中走向了仙道化,其仙道化塑造有三大标志:能识丹篆、死后从圣讨伐敌国和牡丹现诗预知命运。韩愈形象仙道化塑造的历史依据,是韩愈生平经历与诗文文献中流露的亲道倾向。韩愈形象向仙道转化的深层原因是中晚唐战乱与庸政的社会背景下,士人无力兴国与求仙避世的矛盾心理。唐五代笔记小说中的韩愈形象是唐末士人孤独彷徨身影的投射。  相似文献   
24.
“笔记”一词最早出现于魏晋南北朝,宋代以降,被广泛借用作书名,命名以议论杂说、考据辨证为主而兼记述见闻、叙述杂事的随笔札记,并逐步发展成为指称此类杂著的文类概念。清代,进一步引申为述怪记异、载录历史琐闻等“小说”类作品的书名及文类概念。“笔记小说”最早作为文体概念起源于二十世纪初,是近代学者从文体角度对古代小说分类时提出的,后被明确界定为与“传奇小说”相对的文言小说文体类型概念。同时,还被界定为庞杂的文类概念:以子部“小说”为主体而兼含部分“杂史”、“杂传”、“杂家”著作。“笔记小说”概念使用存在着新旧内涵和指称相互纠葛、古代文类体系本然状态与现代研究理论视域之间的认知、价值判断错位等局限性。  相似文献   
25.
新时期以来,中国小说园地出现了有着传统笔记体小说神韵的作品,这就是“新笔记小说”。新笔记小说是古代笔记小说潜移默化影响的产物,也是新时期特定人文环境中激发、催生出来的一种小说体式和文学现象,它极大程度地承续了古代笔记小说的文学精神和艺术旨趣,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出鲜明的传统性特征。  相似文献   
26.
27.
张荣 《文教资料》2012,(32):35-37
笔记小说发展到唐代出现了一批重在补史的琐闻轶事类小说,李肇的《国史补》即是代表,本文根据周勋初先生在《唐代小说叙录》中对《国史补》的评价进行分析,以探求唐代这类笔记小说与史传文学的关系,得出《国史补》为代表的琐闻轶事类小说是向史传文学的回归,但却限制了笔记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28.
笔记小说《世说新语》,记载了自东汉末年至东晋时期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传闻、逸闻趣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但一般是用大笔勾勒,较少刻意描绘。从课文中可以看出其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9.
笔记小说与笔记散文有很大差别,散文与小说之最终分野是虚构.唐人笔记尚纪实.宋代笔记散文发达,其中野史散文、都市散文在人物塑造、语言创新、文体创新方面都可以比肩古文.中国古代笔记散文应得到正名.  相似文献   
30.
罗小霞 《文教资料》2013,(32):27-29
唐代嘲谑笔记小说题材丰富,主要类别有:嘲物;嘲讽人品或行为不雅的人;纯属恶搞,时涉低俗。嘲谑笔记小说产生既有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因素,也是笔记小说这一文学体裁自身发展的结果。嘲谑笔记小说的创作手法主要是夸张和反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