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98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诗是中国茶文化的主要构成和传播内容之一,然而在历代笔记小说中,很多有关泡茶、品茶、煎茶以及社会各阶层对茶的描述和认识的思想资源,还没有很好地进行整理研究。历代笔记小说作为非主流的文化载体,其中所记载的茶产地、茶品、茶艺、茶道等比之诗文审美化的描写,更具研究传统茶文化的价值,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2.
“新笔记小说”的人物大多具有写意性,呈尚简、空灵的艺术特点,给读者复杂、朦胧的审美感受。这种写意的方式,具体表现在借鉴“中国本有用极简的笔墨摹写人事的传统”和“气氛即人物”两方面。  相似文献   
43.
在隋唐至明清时期的笔记小说中,"茅山道士"的形象经历了一个从以正面角色为主到几乎完全成为负面角色的漫长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与历朝统治者对待道教的不同态度以及道教中各个派别的发展历史息息相关,尤其是与茅山上清派自身的兴衰起伏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4.
现存北宋初期笔记小说中有关五代十国君臣形象的记载较多,其中君王形象可以大致分为雄勇谋略型、节俭勤政型、骄奢淫逸型、风流才子型;官吏形象可以大致分为风流放旷型、质直多才型、韬光避世型、英勇善战型。君臣关系也可以大致分为君明臣贤和睦型、君臣享乐和谐型、君疑臣忌紧张型。这些德行性格或同或异的君臣形象是兵燹频生而又浮华精彩的五代十国时期的一道特殊风景。  相似文献   
45.
变形     
文学如何叙述变形,也就是人可以变成动物、变成树木、变成房屋等等。我们在中国的笔记小说和章回小说里可以随时读到这样的描写,当神仙对凡人说完话,经常是"化作一阵清风"离去,这样的描写可以让凡人立刻醒悟过来,原来刚才说话的是神仙,而且从此言听计从。这个例子显示了在中国的文学传统里,总是习惯将风和神仙的行动结合起来。《搜神记》  相似文献   
46.
宋元笔记小说记载了大量南宋时期各种类型组织的"社会",包括娱乐消遣型、宗教组织型和谋生服务型。这些"社会"之所以在南宋时期繁盛,离不开南宋高度发达的都市文化,浓郁的享乐风气,背井离乡者寻求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心理需求,以及南宋末世的畸形繁华与颓废气象。  相似文献   
47.
王安石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在现有的宋人笔记小说中,王安石的形象以负面为主,主要表现在:诡异的出生,性格执拗、强忮,心胸狭窄,祸国害家,等等。造成这一负面形象的原因在于:与宋代党争有关,南宋初期统治者及其追随者的污蔑,与新学和“诗祸”有关,等等。这一负面形象的形成影响了后世对王安石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48.
扫叶山房是一家有着浓厚知识分子传统的出版机构,重视经史子集类的书籍出版。晚清至民国年间,该书坊的笔记小说出版,由注重出版符合书坊宗旨的传统学者型笔记小说,到力图实现笔记小说类型的变革与突破,继而在民国年间向学者型笔记小说出版传统进行回归,形成笔记小说出版的"扫叶山房模式",使笔记小说的出版成为其品牌。  相似文献   
49.
《世说新语》的文论价值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说新语》是我国最具影响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保存了大量魏晋时期的历史资料和思想资料,其中不少奈目涉及人轶事、坛掌故、诗品评等内容。《世说新语》的学艺术成就历来颇受重视,但该书所体现出来的论价值却一直少有论及。魏晋是中国古代学思想和学理论趋于自觉并走向成熟的时期,作为“魏晋士人生活百科全书”的《世说新语》对此也有所反映,它从本结构、批评方法及献材料三方面对后代纪事类论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50.
明以前,关于中国笔记小说的归属问题,主要存在子部说和史部说的分歧.子部说强调“以议论为宗”,忽视叙事;史部说强调“以叙事为宗”,但将所有杂史都纳入笔记小说范畴,不免庞杂.纪昀一方面注重叙事,另一方面仍将笔记小说归入子部,主要是基于三点考虑将"家史"别传"等杂史以及传奇小说、白话小说清理出“小说”队伍;适度承认"小说"的虚构权力;"小说"应承担指导生活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