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教育   18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歌舞片作为美国好莱坞乃至世界范围内规模甚大的类型电影之一,走过了路途坦荡的三四十年代的辉煌历程,到了五六十年代国际政坛风起云涌,艺术领域也颇具变幻,这其中诞生了一位歌舞类型片的旷世奇才——吉恩·凯利,他舞蹈节奏把握精准、现场表情动作细腻、内心情感释放得当、角色把控有稳有条。这部摄制于上世纪50年代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吉恩·凯利运用自身的表演特色不但为自身荣得奥斯卡的光辉,且将当年美国歌舞片的制作水准与表意功力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青春电影是台湾电影史上特有的类型电影,主题表现与影像风格以写实为主,新世纪以来,这种类型在继承以往青春电影的基础上,一批新锐电影人深入挖掘和探索这一传统的、独具特色的类型,影像表现方式也有了新的转向,在概念传达、视觉风格和产业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多种风格的尝试,已然成为台湾新电影崛起的重要标志和类型。  相似文献   
13.
温情电影并不是—种类型片,只墨—种相对宽泛的电影分类标签,温馨暖人、催人泪下的电影都可以划归于此。对于一部温情电影来说,剧情的引人入胜、感同身受自是首要,但巧妙的"泪点"设计无疑更会让人产生共鸣。这一点上,韩国电髟的功力就颇为深厚。这几年,我们不仅可以往《和声》、《结婚礼服》中,感受到为人之母的纯粹与炙热;也可以在《世上最美的离别》、《开心家族》里,体会出至善亲情的守护与执着;更能在《今天》、《熔炉》中,领悟着世间大爱的无私与无助。不同于中国电影的催泪和苦情,韩国温情电影"泪由感发、爱由心生"的真切体验,让观众也共享了那段丰盛时光。因此,在这样一条温情路线打造下的韩国类型片,在羸得眼泪的同时,也自然会赢得票房的青睐。刚刚过去的2013年,韩国电影在主攻犯罪片、延续爱情片、发力喜剧片的大潮中,依然为观众奉献了为数不多但极为叫座的温情电影。在舒缓平稳的叙事、清新唯美的画面和回味悠长的配乐中,悄悄治愈了你的小心脏。  相似文献   
14.
正买了一个星期的菜,大致看得出菜场里分了两个流派,领头的都称得上菜场西施,一个身材靓,一个脸蛋美,卖鸡卖肉的男人听身材美女的,卖鱼卖虾的,捧着脸蛋美女。我在身材美女这买了冬瓜,她就热情指点我去买点排骨,顺便贴点知己话:我们都不敢随便吃鱼虾的,喂药。隔着四五个菜摊,我想脸蛋美女派应该听不到这边的挑拨,但我每次也就诺诺地走开,很怕风云突变。不过下午还没到菜场口,我就傻眼了,两西施居然并肩在菜场入口叫卖一小袋一小袋的紫暮,而菜场里似乎也洋溢着前所未有的团结气氛,卖肉的小伙隔空抛烟给卖鱼的大叔。看不懂吗?卖豆腐大妈告诉我,她们合力在赶菜场门口摆地摊卖菜的女人。  相似文献   
15.
作为类型片中极有地位的片种——西部片电影,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但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西部片在中国并没能够真正成熟起来。影片《无人区》算是一次对国内电影稀有类型的勇敢尝试,是一次对美国特有类型电影的借鉴,更是一次西方类型电影的本土化诠释。  相似文献   
16.
《视听界》2011,(6):17-17
点评: “粉丝电影”是近年来我国电影圈中的热词和新话题。它是一种新的类型片,主打粉丝群体,一般制作成本较低,简言之,即迎合某偶像“粉丝”而拍的电影,只对特定人群有着非看不可的意义。“粉丝电影”严格说来只是一个电影营销的概念。电影也是商品,有的卖故事,有的卖情怀,有的卖特技,“粉丝电影”卖的是偶像。虽然“粉丝电影”凭借人气偶像的出演,大多赚来了可观的票房收入,但并不意味着都能赢得好的口碑。当下的“粉丝  相似文献   
17.
论文以作为类型的中国早期喜剧片为观照对象,相对全面而又系统地描述1905年至1949年间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脉络,力图细致而又深入地阐发中国早期喜剧片的类型意识、市场策略及其艺术特征和文化蕴涵。总的来看,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独特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语境中,在以法国和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喜剧类型电影的影响下,作为类型的中国早期喜剧片,从民族喜剧影像的发生,经过笑闹滑稽传统的建立,到人文批判视域的拓展,走过了一条从幼稚到成熟,从半封建半殖民属性向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掘进的道路,并以其一以贯之的时事讥讽、悲剧情调和平民意识,形成中国早期喜剧片独特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电影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类型片日益受到重视,并逐步成为创作主流。当下电影产业和电影市场的迅速发展对国产类型片的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类型片的创作还存在着诸如形态样式不够完善、多元,艺术上也不够精致动人,有些类型片还缺少有影响的代表作和有市场号召力的导演与演员等问题。同时,由于电影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观众的审美趣味也更加多元化,所以在创作中多种类型的交叉融合与相互渗透的现象将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19.
王彤 《编辑之友》2011,(Z2):45-46
正2008年,好莱坞电影《飓风营救》取得了极大的票房成功。与此同时,豆瓣、时光等影评网站打出了9分以上的分数,口碑甚佳。这部不足100分钟的影片包含着一切我们耳熟能详的因素:个人的英雄主义,英雄救美、除暴安良的内容,险象环生的经过以及毫无疑问"正义战胜邪恶"的大团圆结局。这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是什么因素使得剧情结构老套到家的《飓风营救》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20.
正"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你不用对每个过客负责,也不用对每个路人说教。""他这样孤独地漂流,只是想去未知的世界看一眼。有些人,一辈子部只会缩在—个角落里,连窗外都懒得看,更别说踏出门。"——《后会无期》《后会无期》作为韩寒的电影处女作,定位为公路片,上映首周票房就突破了3亿元。无数粉丝在又一次领略"国民岳父"语言魅力的同时,也随着三位主人公一起一路向西,踏上了属于自己的公路之旅。说到公路片,人们自然会想到大洋彼岸的美国。《逍遥骑士》《雨人》《天生杀人狂》《阳光小美女》等佳作,似乎随时随地都能勾起人们"上路即是开始"的情愫。而近年来,无论是造就票房奇迹的《泰囧》、口碑尚佳的《无人区》,还是大获成功的《后会无期》、正在热映的《心花路放》,国产公路电影的异军突起,也在观众的叫好又叫座中,诠释着属于中国人的旅行、成长和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