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9篇
科学研究   2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9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7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都说这是一个网络时代,除了开放的表达、个性的展示,还能做点什么?有个用处就是,你可以在这个虚拟世界里,无边无界地拓展你的生活空间。你以前的朋友圈子,也许只是来自周围,而在这里,你的圈子可以延伸到别的城市,甚至是国外的某个地方,只要你有足够的兴趣愿意去尝试。  相似文献   
22.
从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中职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已高达96%以上,社会发展需求还在不断上扬。而且,国家对中职生的资助面已达到学生数的90%以上。但是中职校每年招生时,为何却总是觉得生源日渐萎缩,难以完成招生任务?许多学校为此还要使出浑身解数、奇招怪步,拼命争夺生源。这其中的奥妙,谁能解说?是招生制度问题,  相似文献   
23.
网络文摘     
程晓流 《围棋天地》2000,(12):45-47
年关就要到了,“网络文摘”这个新生的栏目也即将陪伴大家走完一年的路程。在此,本编谨代表《围棋天地》编辑部的全体同仁,向支持和帮助“网络文摘”栏目成长的全体网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鲜花也好,泪水也罢.大家一路同行,相逢即是有缘。今后还要请各位网友们多多关照。在新世纪到来之前,让我们先将悲伤和叹息丢在一边,看看邻国的棋友们在想些什么和做些什么,可好?  相似文献   
24.
声音     
《乒乓世界》2007,(12):I0018
这一期《声音》的效果是小编们没有想到的。看着网友们如此尖锐的意见,小编们的心情是复杂的。有一些自投罗网的遗憾,更多的是感到读者对我们的鞭策。自2008年第一期杂志开始《乒乓世界》就要提价、扩版了。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我们,有一句老话——爱之深,责之切。我们为有这样的读者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最后,引用网友“1教头”的话:好刊物,好题材,好读者。  相似文献   
25.
张烁 《教育文化论坛》2011,3(5):143-143
近日,教育部就人民网网友在“人民网部委领导留言板”中反映较多的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中小学食品安全、治理教育乱收费、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暑假学校违规补课、大学生入伍学籍保留、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幼儿园收费等8大问题进行详细回应。  相似文献   
26.
何临青 《传媒》2015,(17):57-59
作为一位"90后",笔者第一次真正听到"海采"这个词是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你幸福吗"那组报道播出后,微博上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央视编辑是不是脑残"的论战时. 于是,笔者立刻在电脑上回看了当时那些为人们津津乐道,也议论颇多的节目,特别是那段"我姓曾"的"神问答".当时,就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因为在央视的屏幕上,除了不幸被"好事儿"网友整合成段子的主播口误和记者失态外,从来少有这么突兀的桥段.而这样的突兀,除了带来惊讶,还有一种认同和舒适感.  相似文献   
27.
肖培 《档案时空》2015,(5):16-17
衡阳县的网友金莲给我打电话,说她八十高龄的爷爷病重,弥留之际有一件东西要送给我.我立即赶到百里之外的渣江,直奔金莲的家.终于见到金莲的爷爷,他拉住我的手,递给我三本小册子,两眼湿润,意味深长地说:“你是我们老百姓心中的抗战研究专家,将这三本小册子交给你,我就放心了.”  相似文献   
28.
《初中生》2015,(1):8
据腾讯网消息,有网友专卖明星私物,月收入可达上万元人民币.某组合的“脑残粉”在网上“黑”军人,以提高他们的存在感.更有甚者,这个组合中的某成员生日在4月20日,但那天,四川雅安不幸发生大地震.  相似文献   
29.
新媒体     
《视听界》2009,(3):6-7
网络媒体广告受冲击最大 报业进入缓慢增长期;近四成网友希望用3G手机来视频通话;拍客和你一起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30.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参加人民网的访谈时,一位网友说,他看过一篇报道,说袁院士累倒在稻田里还不放弃研究.非常敬仰。袁隆平连忙澄清:“我也从来没有累倒在田里,那是耍笔杆子的人杜撰,一定别受误导,累到还工作不值得提倡,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另一位网友说.听说院士喜欢打牌.输了还钻桌子,袁隆平说是的.晚上有空时经常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