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9篇
  免费   2篇
教育   1601篇
科学研究   57篇
各国文化   66篇
体育   137篇
综合类   92篇
文化理论   19篇
信息传播   12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老子的消费伦理观在传统经济伦理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阐释老子以"宝俭"论为核心的消费伦理观的内容及其特征,进而探求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消费伦理观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2.
在元典文化中,儒家详尽地阐释了“中”的思想,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在道家元典文化《老子》.中也有对“中”思想的阐释,老子从如何掌握自然运动变化的规律,追求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同一,守持人的清虚心境、达到大化自然的状态等方面著说“守中”思想。  相似文献   
73.
"无为"的确切含义应是:无私,无邪。无私,是多为天下百姓着想;无邪,是说君主做事的方法要得当。  相似文献   
74.
75.
方瑛 《武当》2009,(12):42-42
老子著《道德经》第二十章里,有“绝学无忧”之说。日前,笔者曾在某电视台知识讲座节目中,听到主讲人针对这句经文解释说:不学习,就不会产生忧烦。其后,也未做出延伸解释,便含糊地匆匆带过。如此,不知是给老子脸上贴金,还是抹黑。笔者想起,以前也曾有人错误的领会:“绝圣弃智,利‘民’百倍”,“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以及“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  相似文献   
76.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25章)。他主张从自然与人类社会相统一的角度去把握人类生活的准则。  相似文献   
77.
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相似文献   
78.
在道家思想中,老子对人生的的思想独到而深刻,其人格理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见素抱朴、知足知止,道隐无名、善贷且成,为人与人,愈有愈多.通过对老子人格教育思想完整清晰的理解,并按照其提供的修养方法,必能对当今社会健康人格的塑造和培养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9.
从象状和内容两个方面对《老子》之“道”、“一”进行了研究。认为《老子》之“道”、“一”二者都具有实体、过程、原则之义,这三方面的内容又渊于一源;《老子》对“道”之象状的直接描述虽惜墨如金,但它使用了“以‘一’写‘道’”的形象笔法对其作了泼墨尽写,这一笔法是《老子》所从属的荆楚文化的典型特点  相似文献   
80.
胡海龙 《武当》2007,(3):23-24
当今社会,科学很重要,但科学并不是万能的。不仅科学如此,民主、法治、礼治、道德、经济、文化都不是万能的。这一点老子早就告诉过我们。《道德经》第一章开宗明义地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只有道、常道是万能的,而道是无形无象,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科学只是人类文明成果的一部分。科学研究是人去做的,使用科学成果的也是人。人既不是万能的,科学当然也不是万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