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3篇
教育   393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7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9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霍松林先生20世纪40年代在大学时期发表于《中央日报》的一系列关于杜甫的学术论文,体现出注重文本、以理贯之、注重考辨、态度谨严等特点;从这些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霍松林先生在青年时期就已奠定的治学思路和方法,这都给从事文学研究者以指示门径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2.
寇英武 《收藏》2007,(4):136-136
“安南”即指现在的越南,古称交趾国。1428年由黎利建立政权,史称后黎。1778年阮文惠三兄弟发动西山农民起义,推翻南方阮福映政权,后又挥师北上直捣北方首府升龙,占领安南全境。国王黎维祁携家眷、宗族逃到中国广西境内。  相似文献   
453.
考证殷周时期史官的职能、地位、性质、类别,分析上古史地位的变化,认为早期的巫史职权逐渐发生分化,相对统一的名称也发展出多种专业性职能和称呼,并且其职能变化的方向主要政事性的。  相似文献   
454.
关于《韩非子》篇目真伪考辨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非子》篇目真伪的考辨,历来是其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难点。从方法论的角度反观前人考辨的方法,有几个问题是今后考辨工作中所应关注并遵循的:一,《本传》关于韩非著作的著录基本是可信的;二,没有直接的证据,《韩非子》中的篇目不应被轻易否定掉;三,对于已经被证实的伪作,在没有充分的反证之前,不可轻易推翻已有的结论;四,辨伪应综合多方面的材料,尽量避免以单一证据立论。  相似文献   
455.
施祖毓新著<吴梅村钩沉>以严肃细致的考辨,矫正了文学史研究中对吴伟业及其诗文的"误读",揭示了在明清鼎革所造成的历史困境中,一批和吴伟业有类似处境的文人的其实心态,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456.
蒙元帝国的开国元勋木华黎,属于后来哈萨克大玉兹(大帐)的部落之一札剌亦儿。他作为成吉思汗的四大良将之一,是唯一享有国王称号的重臣。但木华黎本人归附铁木真的具体时间,在诸多史籍中一直阙如。通过元明善《丞相东平忠宪王碑》等一系列文献资料,可以分析确认木华黎在十四岁时(1183年)便侍从于铁木真身边,“擐甲执锐垂四十年,东征西讨”,建功立业。这样,便可揭开一系列历史谜团,捋顺铁木真崛起于朔漠之初的历史事件顺序,恢复许多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457.
关于沈仕期何时自驩州赦归学界有两种看法:一是神龙二年春;二是神龙三年春;是否于神龙二年量移台州也有不同说法,笔者以为沈应于神龙二年春末遇赦,后又赦归洛都,并未量移到台州  相似文献   
458.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梳理,对前辈学者关于侯方域生平事迹的研究进行了新的审视和认真的考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459.
朱疆 《中文自学指导》2001,(2):47-48,45
“合”是现代汉语常用字之一。《现代汉语词典》释它的几个主要义项为:①闭。合拢;②结合到一起,凑到一起,共同(跟“分”相对);③全;④符合;⑤折合,共计。《说文解字》释为:“合,合口也。从jie从口。”然而,考察“合”的古文字发展,其与“分”相对的一般抽象意义应属后起。  相似文献   
460.
近日拜读了邓新跃、黄去非二同志在《云梦学刊》2001年第四期发表的《白居易生平考辨三题》一文(以下简称“三题”)颇受启发;同时感到有必要提出一些商榷和补充意见,以求教于邓、黄二位同志及其他研究白居易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