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53篇
体育   4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5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潘天翠 《对外大传播》2005,(3):37-39,43
联合早报》是新加坡报业控股公司的华文旗舰报纸,它的前身是1923年创刊的《南洋商报》和1929年创刊的《星洲日报》。1983年3月16日,这两家历史悠久的报纸合并,共同出版了《南洋·星洲联合早报》,简称《联合早报》。该报是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华文大报,也是惟一获得中国官方批准在中国销售的外国中文报纸,另外它也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文莱等地少量发行。《联合早报》在新闻、评论、副刊及编排、管理等方面不断探索新的经营模式,现在日发行量已达19.5万份。该报的电子版创办于1995年,是东南亚国家上网最早的一家华文报纸。目前是世界最主要的华文新闻网站之一,每日页览量高达200万。2003年,当新加坡人北上中国寻找商业和工作机会,新加坡公司纷纷制定“中国策略”,试图在庞大的中国市场中大展拳脚,拓展业务的时候,《联合早报》立刻做出了针对中国的改革——中国新闻的版面增加了两版,该报派驻中国的特派员也增加了一倍。早报网对中国的报道和分析一直秉持着“角度积极、实事求是、平衡报道、深入剖析”的方针,抱着积极促进中新交流、积极看待中国发展的态度,期望成为中新两国交往的桥梁。今年3月4日,本刊记者走进了该报驻北京代表处与首席特派员李慧玲女士进行了深入交谈,看看这位在新加坡出生,在英国接受教育的海外华文媒体的记者是怎样看中国的。  相似文献   
22.
外媒动向     
《四川教育》2012,(5):2-2
联合早报》:新加坡鼓励小学设立托管中心 新加坡教育部长王瑞杰走访某小学的学生托管中心后说,这类中心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支援,他们不会因为家庭学习环境欠佳而落后于其他同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管道。  相似文献   
23.
薛宝海 《视听界》2011,(5):118-118
近日,新闻发言人岗位成为热点话题,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铁道部那位相信奇迹的发言人在离职后,私下里称自己是“入错了行,站错了队,说错了话”。入错行当然是指做了“新闻发言人”这个“高危行业”。  相似文献   
24.
《上海教育》2013,(12):5-5
自1998年在社区设立提供学生托管服务的新加坡博知学生托符中心三年前走入校园以来,日前已为六所学校提供服务。中心在活动规划上需配合校方的要求。今年在另外14所小学设立学生托管中心,让更多学生可获得应有的照顾。目前,设有托管中心的小学总数增加至80所,可照顾五六千名学生。  相似文献   
25.
《上海教育》2015,(9):5
面对新加坡本地出现的法律系毕业生僧多粥少的情况。新加坡政府宣布取消八所英国大学法律文凭受承认的资格引起了热议。律政部兼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英兰妮表示,政府不是在控制人数以企图主宰市场机制,而是有义务通知渴望当律师的人有关情况,让学生们在知情下决定要不要和在哪里攻读法律。  相似文献   
26.
重庆市教委、市旅游局、新加坡《联合早报》共同主办的"早报游学乐"访问团的12名新加坡小学生,最近来到渝中区重庆大同实验学校,和学校的学生同吃同住、一起上课一起玩耍。尽管只有短短几天,但12名新加坡小学生的表现,给参与此次活动的学生、家长和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7.
曾有这样的一句名言:“海水所到之地,必有华人。华人聚居之地,必有中华文化的滋长、茁壮。”此话不假。当我来到华人占当地总人口(约400万)70%左右的东南亚小岛国新加坡时,也就无须担心看不到华文报纸了。在新加坡出版发行的10家报纸中,华文报就有4家之多。它们是:《联合早报》、《联合晚报》、《新明日报》、《星期五周报》。这些华文报章,对于在读者中传播、培养中华文化价值观念和道德传统,以及成为人民与政府间沟通信息的桥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加坡的华文报,办得活泼、有生气。它们每天向广大读者提供大量信息…  相似文献   
28.
《中国早点》是联合早报网的一个特色栏目,本文采用量化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发现《中国早点》言论的议题集中在政治和社会生活,评论对象主要是政府部门和社会现象,评论倾向以中立为主,批评建议为辅。具体到言论写作,其特色在于:善用小事,引起共鸣;巧妙引述,态度显现;善用成语,展现中国风;善用数据,追求准确性;巧用对比,融会贯通。《中国早点》言论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特色,原因有二:一是早报的中国策略与中华情结;二是作者作为局内人与局外人的双重身份。  相似文献   
29.
46岁的黄文强,出生在新加坡国家独立的1965年。按他的话说,恰好一脚踩在第二代新加坡人——“65后世代”的开端。第十二届新加坡国会大选的次日早上,这位“65后”喝着咖啡,一边翻看着手中那一大叠《联合早报》。早报的头版用加黑的印刷体写道:在国家独立以来最激烈的一届大选中,执政的人民行动党虽以8l比6的国会议席取胜,其60.41%的得票率却为历史最低,而反对党则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30.
梁志斌 《学语文》2002,(1):38-38
去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由于台湾大选在即,两岸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向朱(钅容)基总理提问:“台湾的选举这几天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民进党的候选人陈水扁,声势看涨。请问总理先生,您对台湾岛内选举的最新形势有何看法?” 纵观朱总理的答辞,人们强烈地感受到共和国总理的赤子情怀和坚强信念。首先直入话题并严正表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一贯方针,接着从正反两方面陈述利害;其次由理入情,粗线条勾勒近代历史并现身说法,激发起反台独谋统一的决心;再次,由某些人的推测入手提示中华民族的精神表明捍卫统一的信心与能力;最后联系台湾选情与股市行情有的放矢地揭批台独分子的险恶用心,唤醒台湾民众的政治理智。答辞一气贯通,既有义正辞严的说理,又有慷慨激昂的陈述;既有鞭辟入里的剖析,又有真挚深情的呼唤,活脱出朱(钅容)基总理的鲜明个性与答辞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