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05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4篇
教育   4860篇
科学研究   781篇
各国文化   22篇
体育   231篇
综合类   289篇
文化理论   193篇
信息传播   9110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367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257篇
  2020年   381篇
  2019年   268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306篇
  2016年   472篇
  2015年   618篇
  2014年   1278篇
  2013年   1033篇
  2012年   1361篇
  2011年   1313篇
  2010年   1017篇
  2009年   1051篇
  2008年   1232篇
  2007年   808篇
  2006年   628篇
  2005年   528篇
  2004年   450篇
  2003年   492篇
  2002年   338篇
  2001年   260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21.
22.
文章由体育新闻传播的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体育文化的辩证关系入手,从体育人文社会学科和新闻传播学科两个角度阐释追求和谐的体育新闻传播是构建社会主叉和谐体育文化的应有之意,就"社会安全阀"功能和舆论引导功能两方面分析了体育新闻传播对构建和谐体育文化的软控作用,并由定位、转制、开拓三条思路论述构建和谐体育文化进程中体育新闻传播的发展要义.  相似文献   
23.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扶持党和国家重要的新闻媒体。我们认为,这既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动权的必然选择。当前,把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等省内重要新闻媒体培育好发展好,对于我们尽快建立起竞争优势明显的文化产业龙头,进一步增强主流媒体对社会舆论的主导力、控制力和  相似文献   
24.
按廖卫民在<论突发事件上的舆论动员>中的解释,"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情况下,舆论动员是指为了实现迅速解决危机的目标,通过舆论传播的方式,影响、调动、组织大众及其他社会资源参与行动的过程".①  相似文献   
25.
26.
北京市的新闻阅评工作从1991年起,至今已经开展了十年。市有关领导说:“新闻阅评是市委和市委宣传部指导新闻宣传工作,协调新闻单位关系,加强队伍建设的一个非常得力参谋和助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是对北京市新闻阅评工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一、阅评:逐步规范制度化 北京市是全国最早开展新闻阅评工作的省市之一。1991年8月,市委宣传部组织了12名具有丰富新闻工作经验的老同志参加新闻评议工作,为党的新闻宣传提建议、当参谋。1996年7月,中宣部在烟台召开“加强新闻舆论宏观管理座谈会”,提出了新闻阅评…  相似文献   
27.
新闻与舆论     
新闻传媒以最新事态和社会问题为基点 ,反映舆论 ,引导舆论 ,使社会公众能够认清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正确对待各种社会现象 ,提高改革的承受力和使命感。社会公众是新闻舆论产生的主体 ,最新事态是新闻舆论的产生的本源 ,意见表达则是新闻舆论的表现形式 ,三者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8.
二十一世纪的新闻传播呈现出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多足鼎立的竞争态势。广大受众已经不再满足于一般性的动态新闻和浅表层的直观反映,他们迫切需要了解深层次的新闻。而栏目的设立,恰好迎合了新闻传播中受众的需求。栏目在新闻传播中越来越发挥着它独特的功效。  相似文献   
29.
高海波 《当代传播》2001,1(6):64-6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权力开始转型,公、私两大要素发生分离,公共领域这一崭新的舆论空间带来了新的舆论机制。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舆论提出了公共性的要求,与此同时,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表达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大众传媒成为主要的舆论手段,基于上述变化,本认为,我国当代社会舆论已具备公共舆论特征,并将导致舆论学研究的转向。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