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84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233篇
教育   56217篇
科学研究   4558篇
各国文化   1842篇
体育   4138篇
综合类   1845篇
文化理论   648篇
信息传播   10210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570篇
  2022年   521篇
  2021年   777篇
  2020年   914篇
  2019年   813篇
  2018年   462篇
  2017年   993篇
  2016年   1450篇
  2015年   2454篇
  2014年   6231篇
  2013年   5392篇
  2012年   6487篇
  2011年   7129篇
  2010年   6378篇
  2009年   6109篇
  2008年   6968篇
  2007年   5104篇
  2006年   4077篇
  2005年   3441篇
  2004年   2668篇
  2003年   2751篇
  2002年   2321篇
  2001年   2041篇
  2000年   1448篇
  1999年   465篇
  1998年   312篇
  1997年   271篇
  1996年   182篇
  1995年   156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近年来艺术专业学生就业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艺术专业学生就业率偏低,究其主因是其没有具备良好的择业心态。本文对艺术专业学生择业心态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2.
<正>幽默的拉丁文原意是"起润滑剂作用的液体",师生间就常常需要这种"液体"来"润滑"。复旦大学外语系教授陆谷孙先生提出,上一堂课至少要让学生大笑三次。他讲课妙语连珠,别具情趣,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在丰富的知识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幽"他一"默",显示出一种大师的气度和智  相似文献   
993.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我们民族过去数千年集体智慧的结晶与宝贵财富。时至今日,传统文化应该,也必须对现代社会的各方面建设提供积极的影响,这样才是对传统文化的负责态度,也是继承发扬民族文化的使命所在。对此问题高校教育应该有所作为,因为大学生是未来民族文化传承与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特别是艺术高校大学生所学专业的特殊性,将传统文化融入艺术教学的实践这一课题有着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而传统文化对高校艺术教学的积极影响则可以很好的体现这样两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4.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具体做法:学校可通过体育、音乐、美术、艺术、健康等课程引导师生掌握相关知识、技能、技巧,在参与、欣赏、鉴赏中对他们进行社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健全他们的人格,使他们形成高尚的品格、文明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德育基础。  相似文献   
995.
初中理科教学不仅要精心“导入”新课,其课堂结尾的小结,俗称“结课”也应讲究艺术,以起到强调重点、归纳总结并为下一环节教学铺路搭桥.  相似文献   
996.
教材分析《口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它是一篇文言文,记述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读来如身临其境,令人叹服,反映了我国民间艺人的智慧和艺术才能,即使在三百年后的今天仍能使我们深切的感受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997.
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具有多重的人文和社会意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英语课堂是师生沟通互动和教师充分展示自我的大舞台。本文对英语教师的人格魅力进行解读,并对如何运用教学艺术去展示魅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98.
贾关法 《收藏界》2011,(12):97-100
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林凤眠是一座令人景仰的高山。  相似文献   
999.
每每听到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的课,总会被其幽默睿智的课前交流艺术所折服。寥寥几句看似随意的聊天,实则匠心独运,由于教师的巧妙定位,一下子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达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00.
汪守英 《甘肃教育》2011,(15):59-59
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的杰出诗人,咏史诗是其创作的重要题材,约占他全部诗篇的七分之一,而且成就卓越,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一、擅长将追怀史事与讽刺时弊融于一体李商隐的咏史诗决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为咏史而咏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