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5篇
  免费   24篇
教育   67篇
科学研究   26篇
各国文化   30篇
体育   361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30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网球天地》2011,(7):15-15
首届“天地英雄”中国网球人物评选活动圆满落幕,颁奖典礼上的为未来“中国网球名人堂”博物馆捐赠藏品的环节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2.
藏品顾名思义是收藏在博物馆库房的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物品,而展品是展示在展厅的物品。当一件文物仅存放于库房时它仅仅是藏品,一旦这一藏品运用于陈列它就变成了展品。按照博物馆学的一般概念,"博物馆展览是在一定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辅助展品,按照一定的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成的,进行直观教育和传播信息的展品群体。"那么,当一件藏品要变成展品时它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它要符合陈列所要表达的主题,二是若干藏品要按科学规律形成系列。本文拟以河南博物院《中原古代文明之光》陈列发展轨迹,探讨当藏品过渡为展品时它的逻辑规律与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3.
以浙江自然博物馆收藏的鸟兽昆虫藏品为例,将近年来在对该馆新库房收藏柜架配置中涉及到的种种问题,诸如空间安排、设备选择、柜架设计等做了分析与思考,从设置原则、设计思路及使用心得三方面进行实践总结。  相似文献   
74.
2013年第9期《咬文嚼字》“向你挑战”栏所刊《古瓶之累》中,有这样两句话:“一日,一群朋友来欣赏他的藏品。寒喧了几句,他就忙着如数家珍般一一介绍。”此中“如数家珍”,设计者未将其归入“差错”之列,但笔者以为,它属于误用。  相似文献   
75.
线上藏品不同的图文布局方式会影响观众的注意过程,进而影响观众对相应图文信息的获取效果。本文通过眼动实验,研究了观众浏览藏品页面文物图片与说明文字时上图下文、上文下图、左图右文、左文右图四种页面布局方式对观众注意行为的影响,同时关注了四种形式下观众对页面中所包含的文物大小、形制、纹饰、工艺、历史文化意义等多项信息的获取情况,从而探究线上藏品图文布局对观众信息获取的影响,进而为线上藏品页面的设置提供借鉴,使其更好地以观众的注意特点为导向促进藏品信息的传播。  相似文献   
76.
沈晓峰  汪清 《教育技术导刊》2014,13(11):150-151
博物馆藏品三维数字化是目前数字博物馆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如何将三维数字化后的模型展示给观众,又是藏品三维展示领域的关键问题。以苏州博物馆藏品三维展示方式为例,阐述了藏品三维模型在藏品展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7.
博物馆营销理念将博物馆的发展从收藏、展览、研究、教育等职能扩大到与大众生活建立密切的联系,满足大众文化消费,以此提升博物馆的永续发展竞争力,文化产品概念应运而生。博物馆藏品是文化产业开发的特色资源,分析藏品保护与产品开发的关系,有益于在博物馆营销中趋利避害。民族专业类博物馆藏品独具特色,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也为藏品走进大众创造更多的途径,是博物馆藏品保护与文化产业开发协调发展的很好例证。  相似文献   
78.
正2013年12月13日,由武汉市档案馆和武汉十六中学生会联合举办的讲座《用藏品揭秘不为人知的抗战故事》在武汉十六中四楼大会议室举行。主讲人是武汉市档案学会会员、武汉市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长江网武汉论坛网上博物馆首任版主、武汉民间抗战研究和收藏家许一兵。许一兵用自己收藏的与抗战有关的各类藏品以  相似文献   
79.
李心文 《收藏》2001,(5):60-61
1998年5月以来,笔者先后多次发现明清时期陕西合阳民间铸铁藏品。经调查,合阳县古代民间铸造业,从明成化年问开始,连续十几代,前后400年,其人数之众,时间之长,工艺之精,流传之广,在中国古代民间铸造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  相似文献   
80.
叶季戎 《收藏》2001,(1):59-60
凡是喜欢收藏的人,不论他的藏品丰富与否,必然有其得意之品,喜爱之物,或口述或为文记其来源,道其珍罕,留示后人。集邮自不例外。先辈邮人中收藏丰富者,颇不乏人,且在国际邮坛上有一定地位,其邮集中珍品不胜枚举。其奇珍异宝,如鹤立鸡群,大有人无我有之慨。现就当年见闻所及,杂而录之,庶使名集名珍,不致湮没无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