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79篇
科学研究   25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40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1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词类活用一直是文言文教学的难点之一,有些词如方位名词,有时作状语,有时活用为动词,初入高中的学生极易混淆。教材介绍过于简略,只是告诉学生是怎么回事,一般辅导资料分条太细,条条框框太多,操作性不强,基本不适用。近几年在教学中,本人摸索出两个巧妙判断名词活用作动词和名词作状语的“公式”,收到较好效果,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帮助更大。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2.
您是这样     
  相似文献   
53.
《诗·小雅·庭燎》"夜未央"中的"央",毛传曾有解释。至唐代流传为两种训释:一为"央,旦也",见《毛诗正义》等;一为"央,且也",见《经典释文》。清代对两种说法各有拥趸。阮元曾指出"《释文》‘旦’字或误‘且’",但未予解决。本文从文献版本、词义训释和字形变异等角度加以辨析,认为前释为确诂,而后释为讹传,其"且"实为"旦"之形误。解决这一历史疑案,有助于正确理解《诗经》内容,并可纠正各种典籍未加考辨而照录《经典释文》的错误。  相似文献   
54.
作为电子文件管理活动中极具挑战性的环节,电子文件鉴辨是一项重要而浩繁的工程。本文在详细论述当前我国电子文件鉴辨中存在的诸多难点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5.
课文教学是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的重点,如何有效地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水平,是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拟探讨运用组织加工理论来指导课文教学,具体研究如何运用组块原理和加工水平理论进行课文教学,以期对进一步的综合课教学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壶·壸"辨"壶"是常用字,本不当写错。但总有粗枝大叶者会画蛇添足,错把"壶"字写成"壸",请看下面两例:"悬壸不为利,躬耕治顽痹"这是《文汇报》上一篇文章的标题(2006年3月22日)。标题下报道了一位名医的感人故事。标题里的"悬壸"是"悬壶"的误写锍觥逗蠛?书·费长房传》:"市中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商铺)头。"于是后人称行医卖药为"悬壶"。无独有偶。  相似文献   
57.
张籍现存450余首诗中有30多首重出于他人诗集,对于这些"重出"诗,佟培基《张籍诗重出甄辨》已作比较深入地考辨,本文就佟文未考定的、证据不足的两首重出诗作补充甄辨。认为《送李评事游越》确为张籍之作;《赠项斯》为王建之作,题应为"寄贾岛"。  相似文献   
58.
“汨汨而流”向何方——“汨·汩”辨 “也许生命是汨汨而流的火光,因积攒了细小的感动而纯粹,那个回眸,编织的是生活明媚的抚慰。”这句话来自网络上的一篇文章,其中有两个字写错,您能看出来吗?  相似文献   
59.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开始编写于2004年,2005年江苏省新课改将其作为历史学科的指定教材。至今已使用了近十年时间。作为一名常年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笔者在感受新教材诚意和品质的同时也遗憾的发现其间不少的错讹与缺陷。从新教材问世至今,不少的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就此提出了不少的意见。教材也进行了更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60.
在复习教学中将学生所犯的错误转化为纠错的学习资源,通过辨错、析错最终实现化错的“三步”教学法,帮助学生消除错误认知,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达成减量增效的目标。以用动力学两大观点解决问题为例,提出了“深化概念理解,消解负迁移的影响”“追寻知识本源,消除公式理解偏差”“重视原理教学,提升物理建模能力”“消除思维固化,打破定势思维”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