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913篇
  免费   453篇
  国内免费   734篇
教育   85757篇
科学研究   18849篇
各国文化   151篇
体育   2226篇
综合类   3118篇
文化理论   893篇
信息传播   17106篇
  2024年   198篇
  2023年   883篇
  2022年   761篇
  2021年   1052篇
  2020年   1133篇
  2019年   1424篇
  2018年   765篇
  2017年   1440篇
  2016年   2140篇
  2015年   3732篇
  2014年   8712篇
  2013年   7766篇
  2012年   9117篇
  2011年   9893篇
  2010年   8632篇
  2009年   8874篇
  2008年   10614篇
  2007年   8367篇
  2006年   6696篇
  2005年   6638篇
  2004年   5731篇
  2003年   6021篇
  2002年   5170篇
  2001年   4318篇
  2000年   3191篇
  1999年   1181篇
  1998年   810篇
  1997年   593篇
  1996年   583篇
  1995年   430篇
  1994年   348篇
  1993年   207篇
  1992年   175篇
  1991年   149篇
  1990年   162篇
  1989年   13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国家文化安全与广播电视集团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广播电视业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集团化是其发展趋向。中国广电业的这一举措当然有着多种原因,但对全球化环境下国家文化安全的考虑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2.
63.
计算机信息网络对情报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机信息网络除了在信息检索方面给情报研究带来变革之外,还在情报研究方式、情报交通与服务、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给情报研究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64.
终身体育的社会环境建设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终身体育与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分析,得出社会物质环境为终身体育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社会的人环境为终身体育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动力。经过分析认为,进行终身体育的社会环境建设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65.
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深入人心、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人与人之间能否协作共事,能否有效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吸取他人的观点等团队精神。本人在多年的教学中注意发现培养独生子女在学习中的团结、协调、合群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自认为效果相当明显。  相似文献   
66.
情感教育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完善学生的个性心理,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具有重要作用。情感教育中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影响和调节学生的情感;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完善他们的个性心理;四、优化心理环境,塑造美好心灵。  相似文献   
67.
对未来10年我国的社会信息环境、信息服务业发展趋势和用户欢迎的信息服务方式发表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8.
对我国体育竞赛市场运作环境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锡尧  庞徐薇 《体育科研》2001,22(2):15-15,17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体育产业化的不断扩大,我国的体育竞赛活动由原来的行政指令性计划举办正在向市场运作的方向转换.因此,体育竞赛若要步入市场,就必须研究市场环境,而微观环境则是体育竞赛活动进行市场运作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对我国体育竞赛活动的微观环境的构成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对体育竞赛市场化运作的充分认识,从而能够准确把握我国体育竞赛市场运作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69.
70.
李春月 《吉林教育》2006,(11):46-46
计算机作为高科技的产物,已涉足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时时刻刻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计算机的学习成为一种更新最快、须终身学习的内容。在学校这个教育的主要场所,计算机的学习早已成为一门必修课。那么在当今这个人性化回归的现代社会,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计算机教学中有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或已经体现了人性化思想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