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2篇
教育   508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文章从六个方面对《老子本原》一书进行评述:1)辩正关于老子其人与《老子》其书的各种异说;2)系统分析老子哲学;3)对“静为躁君”作新的解释;4)对《老子》书中若干词语提出新的训诂;5)划分老子哲学与庄子哲学的异同;6)将老子之道与希格斯粒子联系起来。由此六个方面,文章认为《老子本原》是当代研究老子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32.
黄钧 《语文知识》2003,(6):30-31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散文中的名篇,也是许多古文选本及大中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因此,大中学生对它大多耳熟能详,甚至是背诵如流。对于这样一篇无人不知的名作,按理说人人都能读懂,在解释方面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了。然而,令人吃惊的是,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33.
钱钟书在《诗经》训诂研究中点燃火炬,开辟新路:突破了“以古证古”的局限,把《诗经》放在世界文化大背景下进行释义,从而获得更丰富的训诂资源;把《诗经》训诂与美学,心理学,民俗学社会科学结合起来,从而使传统训诂学焕发出新的生机,总结出许多新鲜的训诂理论,为录代《诗经》训诂学的建构打下坚实的基础,他的贡献不仅有利于当代训诂学,也利于中国阐释学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34.
“致”辨     
高中语文第一册《劝学》一文中有“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一句,文后注释为“致,达到”。这样注解,对理解文意来说,相当清楚明白,  相似文献   
35.
刘文艳 《学语文》2003,(3):46-47
《过秦论》在摆出大量史实后,水到渠成引出观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对于此句的理解,现行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实验修订本·必修)(下简称教学用书)解释为“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使攻  相似文献   
36.
杨树达的语法研究脱胎于高邮王氏,并以训诂见长,而于语法体系建树不多;但是杨氏虚实兼治,其训诂中有明确的语法观念,以语法明训诂成为杨氏训诂的重要方法和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37.
朱熹《诗经》的研究成就之所以超越前人,在于他有一套与汉唐学用经学方法解读《诗经》不同的学读诗法,他认为读《诗》应从吟咏性情入门,注意《诗》的体裁和表现手法。他将读《诗]泊过程分为虚心熟读本;择各家注解,晓名物训诂;体身玩味,推类义理三个阶段,从求诗人本意入手,最终推求出圣人垂教之意的理学结论。这种从学出发的读《诗》方法,最后仍挣脱不了理学的桎梏。这是由他“格物究理”的理学目的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8.
乾嘉学者钱大昕之义理观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这要联系他的治学宗旨、学术倾向以及他的学术特点进行研究 ,钱大昕主张通训诂而明经、经明而义理即明 ,也就是寓义理于训诂 ,将考据学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39.
《说文》:“霓,狡兔也,兔之骏者。”《说文·新附字》:“娩,狡兔也。”从“兔之骏者”入手,通过考察“兔”“狡兔”“娩”出现的语言环境、“狡”的训诂材料以及同源词“俊”“骏”“娩”,我们的结论是:狡,疾也;狡兔,良免,指跳跃迅疾的兔子。  相似文献   
40.
"望文生义"是一种阅读心理现象,在文言文阅读中,学会望文生义,可以提高文言文阅读效率。根据文言字词的形旁探求改字的本义,叫做"望形生义",根据文言字词的读音和声旁探求字词的意义,叫做"望音比义",而根据句子来推导反求文言字词的意义则可称为"观句求义"。望文生义不是瞎猜瞎想,而是运用训诂常识,建立语感,疏通文意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