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63篇
  免费   2篇
教育   16206篇
科学研究   6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6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349篇
  2013年   1445篇
  2012年   1966篇
  2011年   2486篇
  2010年   1881篇
  2009年   1548篇
  2008年   1917篇
  2007年   1178篇
  2006年   744篇
  2005年   664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目标的实施须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去研读教材,品读文本,从字里行间中体味语言的无穷魅力,使语文课返璞归真,充满浓浓书香。  相似文献   
22.
新《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获得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语文基本素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打下终身学习的基础。  相似文献   
2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倡导和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培养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24.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由此提出了“情感智力说”。情感体悟。则是学生通过后天的阅读、练习、理解、感悟、积累而成的一种长期的、不断提升的内在习得与技能。,《新课标》则将培养这种能力作为了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初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情感体悟的培养。  相似文献   
25.
自《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后,一个超越预设,洋溢着弥香的新生命正向我们走来,这便是动态生成,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中对以往强调的目标预设性,过程计划性,结果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其实施的过程巧妙适机,适宜,没有丝毫矫揉造作,没有任何硬性灌输,存活在有心与无心,有法与无法,缥缈与真实编织的和谐空间中,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掉进合作、交流、探究知识的温柔陷阱里。  相似文献   
26.
语文课程标准》把阅读教学还原到“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本色上,确立了一个高标准。要完成这一高标准,就必须突出个体的经验和感悟。然而,在实践中,不少语文教师却有意无意地偏离航向,盲目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而忽视了对文本作者主体性的尊重。具体表现为三种取  相似文献   
27.
《大学语文》的改革近年来到了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各个高校和研究机构从《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教材的编写,到教法的采用等都进行了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讨论,可谓见仁见智。就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来说,笔者提出了“大语文”概念,“大语文”概念的提出是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研究的“终结性”回答。  相似文献   
28.
中学图书馆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近年高考、作文分数的比例也越来越重,文科试题能力方面的测试已是主流。而阅读是人们获取问接经验的主要途径之一,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势在必行。本文从图书馆的角度谈谈对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9.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新课改以来所提倡的,而语文教学资源开发者也开始把目光投入到日常生活当中.本文意在探寻语文新的教学资源,从生活中随时都能在流行歌曲上找寻与语文教学资源相关的知识,充实和丰富语文教学资源,同时也扩宽教学的视野.  相似文献   
30.
古诗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师授课难点,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存在着诸多的困惑.虽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诗歌教学在4个学段都有相应的目标描述和教学建议,但是,教师在具体对一首诗进行教学时,常常会陷入困顿中,不知道从何处下手.教深了,怕学生听不明白;教浅了,诗歌的审美又出不来,感觉又没意思,所以,许多教师干脆简单处理:只要学生会背会写,能翻译就算是带领学生学过了.因为无论是小学学业水平测试还是中考,对学生诗歌检测也都仅仅停留在会背会写这一层面上.难道诗歌学习仅仅就是会背、会写就行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